第 9 章(1 / 2)
“拜帖?”
沈云飞今天一来便等着叶怀山。
小胖子一扭一扭走进来,刚刚坐下,就被沈云飞扯了一下衣服。
刚刚转过头来就听到沈云飞问起了拜帖。
“你怎么问起了这个,我是没写过拜帖,但我爹给我提过,反正就是告诉你要拜访的你是谁,找他干什么,一般啊就是还要把你的籍贯什么的写上,再添上日期。”
沈云飞说:“我想拜一位先生为师,但也不知如何才能让他收下我。”
“哦,要拜师啊。文人嘛,你首先要了解他的喜好什么的吧?人家收个徒弟也要个省心的吧,再在拜帖上用点心,至少勾起他对你的兴趣吧,你也怕他到时候关门不见是吧?”叶怀山说起来倒是一套一套的。
再给沈云飞讲了些他往年给各位叔叔伯伯套近乎的事例后,沈云飞豁然开朗。
“谢谢叶兄,和你做同窗可真是幸运。”
其实沈云飞觉得以叶怀山的条件,光是这嘴巴和情商,经商绝对比读书能干多了,也是古代对经商不太倡导,要是现代,就算是先做个销售,也能让这小子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哪有哪有,你以后发达了我可要来投靠你的啊,苟富贵,勿相忘啊。”
“哈哈,还是先把现下这关过下去吧。”
互相吹捧一下,沈云飞便对这拜帖又充满了自信。
------
再回到家,沈云飞便拿出了红纸,准备开始了。
他对这林先生不太了解,只能猜测。
古代文人提前归隐一般不是功成名就,就是越名任心,或是安贫乐道,若是一直守着朝廷,追寻功名,也不会到这南方小城住一处小小宅院。
要不就是对朝廷政治不满,已经放弃争名夺利,安然度日,但古代的大封建社会,谈这些万一说错了反而容易败了先生的好感。
这让沈云飞想到了当时高中老师提到的李白说的一句话:“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这句话出自李白的【赠韦秘书子春二首】,全诗表现李大诗人的一番抱负,也体现,许多的归隐文人其实也心有大抱负。
林先生归隐在此地,却安然度日,还爱好点木雕,应是不缺钱财,衣食充足,和王维有些相似,而王维有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虽然沈云飞认为自己不能称作‘明月’,但最后还是加上了这句话。
最后加一句,予欲报国家,而无门失道,愿以受教。
这句话其实有点取巧,打感情牌的意思,但这拜师求道,哪能说是花言巧语呢?
沈云飞起身,却未将拜帖交给许宛,今天放学较早,就叫着许宛带他,自己亲自去交这帖子。
许宛先是跑去拿了一件精巧的小虎木雕,这是他爹那日交给他的。
沈云飞虽是未怎么关注过这木雕,但也觉得雕的好,动作灵动,有神韵,看着许宛将其放到木盒中,一齐出了门。
-----
走到了才发现,这院子虽是在巷子里,但依稀分辨的出是一处三进的大院。
在这县城,三进的院子远不是寻常人家住得起的,果然这林先生不一般。
院子大门并不张扬,整座大院一副大隐隐于市之感。
门口没有佣人,敲门后出来了一位穿着布衣的小斯,问明来意后只说不见客。
“我们今日并不拜访,只是送上拜帖,我爹是东陵村的许木匠,特意还送了个小雕,你还是一并收下,我们进不进得去到时候再看先生的意思。”
许宛看他不收,只好说。
“谁家有不收拜帖的道理,你便收下吧。”
这小斯也知道自家老爷一向爱点木雕陶罐,这不收还怕被怪罪,今日就算收了,他日不让他们进去也就得了。
左右看顾了一下便说:“那好吧,你们来时让不让进就要看我家老爷怎么说啊,到时候求我我也不会让你们进去的。”
可算是把帖子送出去了,沈云飞长舒一口气,这也算是完成了一步了。
------
窗外天色昏暗,天边微微泛白。
沈云飞眼睛一下子睁开,今日便要去拜访林先生,若是先生要了自己这个学生就万事都好,若是门都不让进又该如何呢。
用完早点,再次走过长巷,来到大门前。
再次敲门,开门的不是那日的小斯,而是一名管家模样的男子,上身着圆领长袍,下穿直筒布裤。
“是沈云飞吧?我家老爷看了你的拜帖,进来吧。”何管家将门打开,等着沈云飞走进后,再上前带路。
“叨扰了。”沈云飞低声说。
进了垂花门,才看见院子真正的面貌,正红的木门,透出一股古朴正经的味道,几颗常青树栽在院子里,添了些生机。
沈云飞此前虽知道古代的建筑气派有中华名族大气磅礴之美,但此前多见的是农家院子,透出了房屋结构的精美,但都不如眼前的结构严谨,端庄。
“老爷本来回了这里没几个人知道,本来也是不准备再见人的,没想到你这小小一封拜信,倒是让你进了门。”
嘿嘿,不然怎么说我运气好嘛,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