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大战(四千字五)(1 / 3)

加入书签

史密斯没敢动,他不是怕眼前两个菜鸟,而是怕离菜鸟并不远的那两个挎着冲锋枪的学员兵。

林栋不敢置信的看着自己的埃文叔叔,原来是他向日本人出卖了学校的位置和情报,贺晟说的话,他信!

因为贺晟说的是,这都是校长安排的。

校长是谁?在他眼里,校长能读人心,一个人不管他伪装的再好,但是他的心变不了。

任你脸上伪装的表情再多,一个能看穿你内心的人面前,都没有用。

他们静静地看着外面的火海,感受着那航空炸弹掉下来炸开那震耳欲聋的轰然巨响后,传到这里已经很微弱的冲击波。

日本人不是美国人,他们没有能力让山头削低两米,日本人也穷。

可是再穷,简单的覆盖性轰炸还是可以的。

校舍,机场,两处七五口径山炮阵地,两处九二式步兵炮阵地,还有疑似构筑的前沿阵地挖出来那些遮遮掩掩的战壕,也都被航空炸弹给炸了一轮。

在航空兵向地面发出已完成任务的信号后,地面部队开始向前推进,在地面大部队向前推进的同时,尖兵早已经往前摸去了。

古代有重骑兵,他们一旦冲锋,几乎势不可挡,但是他们一般不冲锋,只有斥候看见目标了,他们才披甲上马,到了作战距离到了才会策马陷阵,挡者披靡。

日本人进攻也喜欢冲锋,一样的道理,他们要冲锋,肯定要有一个目标。

但现在他们面对的是荒山野岭,虽知前面危险,但没有目标,他们也冲不起来。

所以,他们只好尖兵在前,大部队在后,战车以及重炮,因为地形地势的原因,只好缓缓。

古代有一则故事,某国有300神箭手,几乎箭不虚发,可有次他们埋伏敌人500人。

300神箭手第一轮射出300箭,只射中一百余人,但每个神箭手都射中了他们的目标。

这是个什么道理呢?

这就是目标分配重叠,有些人身上扎了五六支箭,有些人身上一箭都没被射中,身上被射中了五六支箭的人就是被对手分配重叠了。

抗日战争时期很多时候也是这样的,几个人同时瞄准一个人的情况经常发生,所以在伏击的时候,因为浪费机会导致对方得以还击。

到了现代了,小规模战争时,因为即时通讯的方便,还有作战理念的进步,在伏击时,或者说攻击时,谁负责攻击目标什么位置的敌人都有明确的分工。

现在也是,随着日军的尖兵逐渐进入射程之内的,他们已经不知不觉就被分配出去了。

如果一个大队攻击,尖兵就是一个小分队,如果是一个联队攻击,尖兵就是一个小队。

现在,是以旅团为单位的进攻,作为探路的尖兵,足足有一个中队。

尖兵中队前进的方向被人分成了无数个小方格,每个小方格都标有号,每一个号都有一个掷弹筒负责。

掷弹筒发射着声音很小,但爆炸的威力可不算小,特别是连续三发的情况下。

一个中队,就直接被弹片覆盖了,能存活下来的人,很少,几乎可以忽略。

一炮得手,山上的掷弹筒兵马上拎起掷弹筒就跑,现在的学校光是掷弹筒就有两三百具,专用的手榴弹和榴弹不计其数。

现在出现的不过是一小部分掷弹筒兵而已,当然学校的学员几乎每一个人都能化身掷弹筒兵,只要战况需要。

“炮兵攻击!”

随着一声令下,日军大部队部署的炮兵开始覆盖山岭上那逃窜的敌方掷弹筒兵。

只是那些掷弹筒兵跑的飞快,翻过一个山梁就都消失不见了。

损失了一个中队的探路尖兵,并没有让日军感觉到痛惜,而是满意。

对方既然能做出如此强劲的反抗,那就证明人还在,只是藏了起来。

又一个中队的探路尖兵被派出,这一次,他们更为小心,他们的队形并不像第一个探路中队那样站的很紧,一堆人聚在一起往前走。

而是分开来,呈散兵线在山坡上攀爬着往上走,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躲藏的草丛灌木丛又或者什么角落。

并不会离开正在稳步前进的大部队太远,而且日军的九二式步兵炮也在不断地调整着射击诸元,保持在探路尖兵的前方100到200m的距离。

如果探路尖兵,一旦被攻击,他们这些九二式步兵炮马上就会发起火炮反击。

山上枪声大作,二百多号人被一阵四面八方射来的冷枪又一下子打倒了一百多个。

能被选向当尖兵的人,战斗素养非常高,没有被攻击到的日军,用最快的速度在山坡上找到了掩体。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掩体,都是有人故意留下来给他们当掩体的。

所以当冷枪从他们身边响起,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无数从半坡石头底下、灌木丛底下还有草皮底下探出来的枪口,一一缩了回去。

又一中队日军伤亡殆尽,让忻州来的梅川太郎旅团长,感觉自己探出了守军的虚实。

他们很精锐,但是人不多,所以只能偷偷摸摸,对付一个小队,一个中队对他们来说不算个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