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复辟的代价(下)(2 / 2)

加入书签

胜的好事。

只不过,西拉杰在京城看到的多半是假象。

大顺现在的很多人,正在试图瓦解旧的天下,并创造一个新的天下体系。这个新的天下体系,不是靠朝贡、封建、君臣、血缘、联姻等来维系的,而是靠一个世界市场和世界范围内的大分工来维系的。

非要给这个体系找一个祖宗,当然可以说是管子的轻重术里的藩属问题的新时代版本。

大顺其实挺多人对这一套东西非常能理解,尤其是伴随着考据学、朴学的兴起之后,儒家那点典籍已经不容易出成果,很多考据学跨到了诸子百家上以便出成果水论文后,就更加容易理解大顺所谓的松苏体系所绑定的日本、朝鲜、南洋、关东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了。

这自然是被归到霸道里面去的。

可偏偏,西拉杰去大顺走了一圈,看到的却是天下的王道。

对他而言,匡扶危困、保全祭祀、全其宗庙、保守复辟,这可真是纯纯的王道。

尤其是居然没有狮子大开口勒索钱财,而是主动帮他建立海关,这简直不可想象。

那么,想来想去,也只有千金市骨、其志不小。

所谓欲得印度、必先取孟加拉;欲得孟加拉、必先取锡兰。如今怕是已经走到了拿孟加拉展示大顺王道的时候了。

当然,实际上但凡相信王道的,没有一个出海的。

这不是单纯的思想问题,而是就国内来说,还有一大堆的问题没解决,比如井田均田等儒生界政治正确但却没人肯实践只是放嘴炮的“天下第一仁政”。

而出海的,跑到锡兰练兵、跑到孟加拉打仗、甚至跑到直布罗陀去啃要塞的,基本都是刘钰的那一套新学体系出来的人,脑子里的王道乐土思想压根不存在。

牛二现在提及要帮西拉杰搞关税,那不过是为日后的让西拉杰当傀儡做点准备。

大顺暂时肯定是没有能力深入到孟加拉的方方面面,别说在孟加拉了,在大顺本土都皇权不下县呢。

将来要剥夺了西拉杰的土地税收的财证权,就得琢磨着给他找点来钱的路子。

历史上,中国也不是没有把土地税交出去,只要关税、盐税而不要土地税的中央政权。

对此,刘钰是非常清楚的,并且确信这样的政权,正是大顺需要在孟加拉扶植的。

把关税的钱交到西拉杰等孟加拉的旧统治阶层的手里,再完成激进的“收税官”变“大地主”的地权改革,那么孟加拉的全面买办化进程,将会对大顺非常有利。

这是一种符合大顺利益、且符合大顺统治习惯的双重管理。

那些乱七八糟的教法、宗教、治安、地方管理、镇压起义等问题,交给西拉杰为首的买办政权。

而土地税,大顺直接和激进地权改革后的大地主沟通,皇权依旧不下县,由孟加拉的乡绅作为皇权和农民之间的脆弱联系。

关税等,交给西拉杰的政权,但是税率定死了3.5%,且管理海关的是大顺这边的人,以及需要拉拢的孟加拉中层和上层。

对西拉杰这个买办政权而言,进出口越多,他拿到的钱也就越多。

而大顺需要的棉花、生丝、黄麻等,正是出口的大头;反过来,大顺卖来的棉布铁器等,也是进口的大头。两边吃关税,买卖越多,收入越多。

对大顺在孟加拉激进的地权改革之后的前收税官、将来的大地主而言,他们也就越发倾向于种棉花、改稻为桑。

如果不进行地权改革,那些收税官只是收税的,没有对全部土地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要瓦解孟加拉的旧基础,也就比较麻烦。

靠西拉杰维系上层,制造一个孟加拉上层的买办政权,这个政权除了军队拉胯、外交没有之外,剩下的也都可以五脏俱全。

靠那些大地主,搞定中下层,制造一个快速转型、圈地种棉、驱赶小农的土地所有权基础。

大顺不可能在孟加拉推行大顺的法律。

一方面,是和印度教教法、伊思兰教法冲突过大。

另一方面,大顺法律的所有制基础,是承认地契和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的私有制,这和印度的水土严重不服。

别说印度了,就大顺的法律的所有制基础,放到朝鲜国都水土不服。因为朝鲜国现在还是类似于王田制的土地国有制和世家大族所有制,至少历史上要在二十年之后,才会出现第一张被朝鲜国承认合法的私人土地买卖契约。

再说,也实无必要,大顺想要的东西,只要这两个改革在孟加拉完成,就都能拿到手。

而且大顺在本土都玩不明白政权控制基层直接面向小农征税,在这边更不想搞,毕竟大顺已经半只脚踏进了需要原材料和市场的工业革命阶段,可以搞这种守土官长的模式了。

以及,大顺不是英国,对印度的人力资源,毫无兴趣。自己的都用不完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