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局势!(1 / 2)

加入书签

春秋291年,鲁国行泰郡平乡。

一位头上圩顶的老翁行至曲城北的泗河附近,身后跟着一位意气书生。

老翁住下脚步,仔细的观察附近山川格局,一番思索后,捡起一根枯枝,圈下了18亩的墓地。看着眼前的得意书生,低头呢喃:“就在这吧,可惜我还没一睹后世的的繁华,实属人生憾事!”

年轻书生敛去神色,低声道:“此处环境虽好,但墓穴前面还是缺少了一条河。”

老翁笑说:“不必担心,后世自然有秦人来我为修河。”

书生不解其意,却也没再多问。

七日后,鲁国国老,世间儒圣仙逝。天下皆哀。其学生子贡守墓六年后,辞去鲁国宰相,隐于乱世。

再三年后,晋国倾覆,邯,赵,魏三国立于晋国国土,世称“三家分晋”。

与此同时,中原南方楚国出军越国,大败越国后,以一举之力吃下了越国和吴国。自此春秋末期东南方的两大强国吴越灰飞烟灭,战国七雄的形式正式确立。

后近两百年内,各国养精蓄锐,争夺资源。

七国举兵,天下大乱,当朝周皇为稳居势,与京都洛阳摆宴诸侯。

宴后,七国联合吃下了剩下了小诸侯国,协约和平共处,七国也成了皇权册命下的诸侯。

七王表面应下和平共处,实则各国私底下操练军事,欲要逐鹿天下,做那天下共主。

自此战国年初!

战国10年,嬴武继位秦王,号秦武王。

两年后王妃吴素为其生下一子,名嬴历,定为世子。

战国30年,世子成人礼,普天同庆。

入夜后,秦武王与儿子嬴历于殿中相谈。

武王发问:“自我继位后,一直继续贯彻前宰相的变法国策,彻底推行军功爵制,提拔平民的人才,你觉得如何?”

“回父王,大战将临,贵族有了才多的心思,有才能的平民反而是可用之才,父王如此是为了强壮我国的国力,是我国之幸事,这可惜爷爷处死了前宰相,若是前宰相还活着,我国无惧天下。”嬴历从容答道。

武王叹道“前宰相确实是治世之能才。只可惜生不逢时,贵族才是当世国之根本啊。没有贵族敛财,我们国库又如何充盈呢,贵族愿意当这个恶人,你爷爷也不好驳了贵族们的面子。”

“想当初贵族们联合上书,要五马分尸前宰相,你爷爷也保不住他。”

“终是生不逢时!”

略做感伤后,武王接着说道“不说这个了,你已成年,身为世子,你应该有些军功傍身,你可愿意从军?”

嬴历低下眼眸,轻声应下“全凭父王安排!”

见嬴历应下,武王正色道“明日朝堂之后,我会让武将柏任征军,你也入伍训练,你可愿意?”

赢历直起身:“愿意!”

看着嬴历坚定的神色,武王目光柔和,轻声说道“其实你即使不愿,我也能理解。但你身在王室中,享受着别人享受不到的资源,自然也得承担别人不能承担的重任。”

“好好训练,虽然你是王室之子,在军营里也不会有特殊照顾!这点你心里得清楚。”

武王直视着嬴历,神色严肃。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道理在虽然在我这可行,但是我还是希望你能自己争取到资源!”

武王指了指殿上的龙椅,神色温和“资源我都可以大把大把砸往你身上砸,包括那个位置,但是能力呢?你能否有握的住这些资源的能力?”

嬴历不语,直着身子,静静的听着武王的教诲。

武王看他那一副沉默寡言的样子,叹道“自你记事起,为人处事循规蹈矩。平日你我父子交谈,也从未有半分不是。三纲五常,四维八德,我挑不出毛病。”

武王再次指了指殿上龙椅,神色威严“但是你是我的嫡子,也是唯一的儿子。那个位置,我死后,你就得坐上去。”

摇了摇头,武王接着说道“血性,争心,杀意,你半分不露。”

“这些你不露可以,但万万不能没有!”

“没有资源我可以给你,没有能力我可以培养你,可是这么多年,你既不钻研文治武功,又不像那些纨绔世子祸害民生。你安安静静,中规中矩,我说什么你应什么,你畏惧我,见我像老鼠见到猫一样。”

望了望低眉顺耳的嬴历,武王自嘲道“你告诉我,未来的一国之君,你在怕什么?”

嬴历张了张嘴,最后还是沉默。

“我们首先是父子,其次才是君臣!”

“我嬴武的儿子,要么文韬武略,后世世人皆知我秦武王两代,虎父无犬子!”

“要么,就纨绔纵乐!荒唐的度过一生。后世史书会写,秦武王,一生丰功伟绩,生的儿子却只会挥霍家业!”

“就是不能平庸!”

良久之后,嬴历站起身,缓缓开口道“谨听父王教诲!”

秦武王也明白多说无益的道理,摆了摆手。

“不早了,歇息吧!”

嬴历起身行礼,退去。

良久之后,武王平复好心情,拿起桌上的折子。

只见面上写着张仪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