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帝宫之下(1 / 2)
地宫入口狭窄,但下面的地道,却修得宽敞大气。
就在苏青衣闪入其中的那一瞬,入口闭合,隔绝了外界。
这种隔绝,不是一道门,一块砖所能做到的。是即便苏青衣释放出魂识,也无法穿透这地道两侧的灰暗石壁。
上头的人感知不到下面,下面的人也感知不到上头。
是用了何种特殊的石材?竟能阻隔魂识?
以苏青衣如今的灵魂力量,不说登顶人间,也是屈指可数了。何况还有一颗佛家的舍利子可以借助,其中蕴藏着极为庞大的灵魂力量。
地道两侧,灰暗的石壁上,每隔约莫十米的距离,便设有一盏青铜材质的长明灯。
这种长明灯的灯油,乃是以黄磷和人鱼膏为主材,多年不灭,遇风即燃。
而所谓人鱼膏,则是人族以某种残忍的手段,强行从鲛人族身上提取而出的。
这大抵也是鲛人族为何宁愿并入海族,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人族分支的原因之一。
地道很宽,约莫有四五米的宽度,往下瞧去,一时间瞧不到尽头,只看到密密麻麻的台阶,坡度极大。
苏青衣下意识的挨着右侧的石壁,拾级而下。整个过程中,静得只能听见自己的呼吸。
约莫下了数百阶,坡度终于开始缓和起来,而这地道,也不再是直来直往。
噔噔噔。
轻微的脚步声回荡在这寂静到了极致的地道之中,竟给了苏青衣一种身处异界的感觉。
而那种久违的熟悉感,却也愈加强烈。似有故人在地底深处呼唤着他,引得他不自觉般的加快了向下的脚步。
约莫一盏茶的功夫后,台阶消失了。
眼前出现的,是一条长长的地下廊道,依旧每隔一段距离,便设有一盏长明灯。
可这廊道里的长明灯,却更加大些,能容纳的灯油,也更多一些。
廊道两侧的石壁,颜色也变得愈加深沉,甚至隐隐透出森森寒气,让人有些踌躇不前。
苏青衣摩挲着廊道两侧的石壁,在其凹凸不平的壁面上,隐隐可见一些端倪。
苏青衣背靠着右侧的石壁,望向左侧。从四五米的距离看去,便是一副接着一副的浮雕壁画。
浮雕壁画连绵不绝,似乎在讲诉着一个故事。
一个家族兴起的故事。
哪个家族?
陆家。
壁画雕刻得非常抽象,却又给人一种大道至简的感觉。
其中人物大小不一,男女皆有,甚至出现了许多外族的形象。而笔画中的背景,更是多样。
有其乐融融的嫁娶场面,有大军压城的恢宏场面,有天地变色的恐怖场面……
难道这浮雕上,是记载了陆家一位帝王的人生经历?
难道这里,是陆家一位帝王的王墓?
这个想法一冒出。
苏青衣瞬间觉得这条廊道变得阴森了起来。
但转念一想。
苏青衣又立马否定掉了这个想法。
大明王朝,武安帝是开朝帝王,而如今的德宣帝是第二世。
这里要是帝王墓,葬的是谁?
肯定不是武安帝。
因为武安帝的尸身,已经被德宣帝交给了冥谷中人,这是冥谷十三使的主使冥修,亲自承认了的。
也不会是陆家皇室还未统一人族之前的那些明国国君。
那些国君早已逝世,王墓早就建造好了,总不能因为后来统一了人族,另设了皇城,就把人家陵墓给迁过来吧?
带着疑惑,苏青衣又贴着石壁往前走了数百米。那连绵不绝的浮雕,在这时的背景里,出现的人物竟然尽数变了模样。
像……像是另外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嘶!
苏青衣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
难道这儿……葬了不止一个陆家人?
苏青衣望向廊道的深处,忽然越想越觉得匪夷所思。
怎么会有人,地面上建造宫殿住人,地面下建造陵墓埋人呢。
生人与死气相冲,这是犯了大忌讳啊!
不……不对!
苏青衣一念及此,重新打量起这些浮岛壁画来。
沿着廊道往里走,左右两侧的石壁上,大概是出现了八段连续的浮雕。
每一段浮雕,又分为许多幅,从每幅中都会出现的人物判断。
这所有的浮雕之中,应该是记录了七男一女的生平事迹。
而其中的人物,侧重刻画的是体型,服饰,至于五官和面容,则非常抽象,甚至一笔带过,只画出一个脸颊的轮廓来。
为什么呢?
是因为雕刻浮雕的人工艺不行吗?
绝对不是。
思索间,苏青衣已然走到了廊道的尽头。一个个困惑着他的问题,已经让他全然忘记了刚刚却发生的一切,甚至是自己如今的处境。
地下廊道的尽头,是一道拱形的玉门。
比这个廊道略微狭窄些,低矮些。
玉质透彻,触感冰凉,呈半透明之色,又参杂着几分血色。
苏青衣在打量着这扇玉门的时候,不禁注意到,玉门的两扇门,并不在同一条线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