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悟道(1 / 2)

加入书签

不知过了多久,也不知到了何处。

隐隐间,苏青衣似乎听见了猛烈的水流冲击声,似乎快到了这往生池的尽头。

水流冲击的声音愈来愈大,若雷鸣之声,越是靠近,便越是心神震撼。

水雾朦胧间,苏青衣四处望去,却再也没有发现半个生灵的影子。

难道……这里便是往生池的源头?

一念及此,苏青衣瞬间拔剑,一剑破开这雾气朦胧。

只见一道天幕垂挂,无穷无尽的水流从天穹上倾泻而下。

曾有古人诗云。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可那黄河之水,只是从险峻的山岳上流下,并非真正的天上来水。

后来这位古人又有诗云。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那古人将庐山瀑布比作银河,为写出心中震撼。

可今日苏青衣所见,才得知何为真正的天上来水,何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银河。

还未来得及将这副壮观的场景尽收眼底,那朦胧的水雾便又迫不及待的合拢而来。

苏青衣咽了口唾沫,并不觉得可惜。

重剑飞起,苏青衣踏剑而行,一身青衣早已浸湿,脸上却是掩盖不住的兴奋。

一路风驰电掣。

可奇怪的是,越是靠近那道天幕,苏青衣体内的气力便越是被压制。

从远处看去,只见苏青衣身体摇晃得愈加厉害,像是随时会跌落水中。

“噗通”一声。

在距离那从天上倾泻而下的“银河”约莫百米的距离时。

苏青衣整个人重心不稳,跌入了往生池中。

一道又一道的水浪推着苏青衣远去,情急之下,苏青衣紧紧的抱住了那把重剑。

以剑为浆,以身为舟。

苏青衣奋力的朝着那道“银河”而去,尽管此时苏青衣的浑身气力被一股莫名的力量压制得使不出半分。

但他仍不服输。

正所谓,与天斗,其乐无穷。

一百米,八十米,五十米。

越是靠近,“银河”飞溅而下溅起的巨大水花便越是猛烈,水流的冲击声如雷鸣般震得苏青衣鼓膜发痛。

苏青衣咬紧牙关,一个愣神间,又被激烈的水流冲出了数十米远。

稳住身形后,苏青衣再次划动重剑,向着那“银河”冲锋。

像一名战士那样,屡败屡战,在激流中勇进,在湍流中沉浮。

仅仅百米的距离,却耗费了数日的功夫。

“银河”之下,万顷重力压得苏青衣根本无法冒出水面。

此刻的苏青衣,浑身气力被完全压制,宛若从未修炼过的麻衣,只剩下一副锤锻过的肉身,还在勉强支撑着。

不断的上浮,冒出水面,再被压入水中。

日复一日,不停的重复。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苏青衣还能动用自己的灵魂力量,还能打开乾坤袋。

乾坤袋里,放入了足够苏青衣食用数年的丹药和食物。

若是再节省些,可以坚持更久。

又不知过了多久。

苏青衣浑身赤裸的立于“银河”之下,湍流之上。

皮肤呈血红色,是被水流日夜击打而出的效果。

苏青衣张口一啸,无尽的水雾涌入其身体之中。

在其眉心和腹部两处,似有光芒大亮。

远远望去,其身体如坠入“银河”中的一颗星辰。

许久未曾亮起的眉心图腾,也忽明忽暗。

如黑夜里的一盏灯火,如田野间的一只萤火虫。

又约莫过了数月。

苏青衣的体内传出了江河涌动,狂风呼啸的声音。

甚至更细,细到花开的声音,春笋钻出泥土的声音。

曾有个年轻人在赶路时遇见一破落道观,与其中一个老道交谈,问他何为道。

老道一听,放下了手中挥舞的锄头,指了指天上逆风而行的飞鸟,又指了指自己被风吹动的破旧道袍。

说这就是道。

年轻人听罢,觉得似懂非懂。

借宿两日后,也就离开了这道观,拜别了这老道。

直到多年以后,那个年轻人不再年轻,他率军东征西战,威震大陆的时候,再次途径了那个道观。

道观外,一颗青松下,倚靠着一具尸骸,尸骸上还有野兽啃食的痕迹,尸骸周围,散落着腐烂的布条。

破落的道观里,有好些个道士进进出出,他们对着那尸骸行礼,却并不将其埋葬。

当初的年轻人很是愤怒,他拔剑质问这道观里的道士,为何不将那尸骸埋葬?

道观里的道士却说,是那尸骸的主人执意如此。

也就是当初那个老道,在临终之前留下了遗言。

他说。

愿以自身证道,融入天地自然。

这就是,他信奉的道。

那一刻,拔剑质问的那个人羞愧难当,他终于明白了当初老道的意思。

是啊。

天上逆风而行的飞鸟是道。

地上随风而动的衣襟也是道。

道法自然,凭心而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