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四章 一年平静(1 / 2)
相比较周国的周康,其实李成还挺欣赏晋国这位建元帝杜威的。
从开始就没主动掺和中原的事务,反而最早发现夏国在海外的发展,进而主动向外发动开拓战争。
偶有挫折也不过是历史局限性的问题,只要想明白一样可以慢火细熬的收拾掉贵霜和波斯。
别看西方国家也有火器,作战上也足够凶猛,但是对于中原的作战方式还是差的有点远。
如果有可能,李成还真是想要杜威作为自己的盟友。
若真是能够带动华夏民族的扩张意识,李成就是让他割据一方又能如何?大不了将波斯这片区域都给他又如何?
反正都是华夏的种!
确定私信的事情,李成再次谈起最近一段时间的策略,东北和北方草原地区慢慢来,北周与山丹绑的比较紧密,不太适合硬来。
如果能借机将高丽半岛和辽东占领下来,当然也是最好的。
至于西北晋国,支持就是了,让他心无旁骛的在贵霜征战,三秦、三晋地区暂时也可以不动。
至于武国和越国,想到他们两边的领头人,李成就觉得有些脑门疼,武烈、于紫萱两个人,真是他宿命中注定的敌人。
自从那次上青楼,小小的非礼了一把于紫萱,这女人就跟他结上仇了,将西南搅的天翻地覆,只为了向他报复。
而武烈,完全就是个打不死的小强,打一顿快死了满血复活折腾事儿,再打一顿快死了又复活。
隔着千山万水,都能带走中原一半的人口前往汉中平原,如今貌似先头部队登上了羌塘草原。
于紫萱则是加紧进攻中南半岛,看样子是想统一中南半岛北部,好继续更加强大的实力与他和武烈决战。
被武烈夺取兴元府,是这几年于紫萱遭遇最大的挫折,没想到大好形势被武烈给毁掉了。
被毁掉之后甚至还报不了仇,打不过武烈所谓的大武军队。
这也是于紫萱憋着气要打下中南的原因,只有更多的人口和战士,才能有资格插手中原。
考虑了很久,李成还是暂时放弃了打他们两家,而是等待时机,若于紫萱在中南搞事情,对他来说也是件不错的事儿。
中南诸国抵御不住,自然会向邻国,或者是大夏军队求援的,这样他就有理由进入中南,连帮带收的将中南纳入大夏的统治中。
武烈西进高原去找土蕃的麻烦,更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有武国探路对他只有好处。
武烈就是再折腾,暂时也翻不出天去,说不定还得回头请求他的帮助,比如说粮食等轻工品。
武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军事为主、民事为辅、经济最后,到武烈这里也没多大区别。
他拉到汉中平原那么多的人口和军队,吃喝拉撒都是需要重头开始呢,凭借武国那点能怎么可能养的了这么多人?
还不是需要找他这个大粮商买粮食物资吗?征战高原,力气是武烈出了,但是钱被李成挣了。
这难道不挺有趣吗?
新正九年,大夏诡异的安静下来,重点打造对外商贸和正常社会经济发展,在陕州地区与晋国开展贸易,无数的西域香料、玉石、马匹、骆驼都进入大夏的腰包。
与周国以及山丹也时而会开展几次正常贸易,获取皮毛、牛羊和西北的一些特产。
当然交易完双方的军队,还是会有小规模的摩擦。
大夏的骑兵,也开始驰骋在草原上,三方不停的躲猫猫、打游击,在草原上玩的不亦乐乎。
转眼新正九年就到了下半年,中南半岛上消息传来,李朝西部密林中的高棉国被灭了。
于紫萱的越国军队,已经占领了整个中南半岛北部,而且频繁的越过边境进入李朝。
李朝是紧邻岭南西路的一个小国,君王甚至都是中原人,国内与中原诸国情况别无二致。
这李朝惯会做人,南汉时候依附于南汉,经常会给刘氏一族进献美女,以求的南汉照应。
伪汉时期,也与盘踞在邕州的刘然眉来眼去,可惜还没得到好处伪汉就被大夏收拾了。
到了大夏时期,这李朝几乎每年都会派使团不远千里的到临安,给李成送来贡品,求夏国照顾,甘愿将身段放的低低的。
当然也没少捞好处,瓷器、丝绸大批的运回国内,甚至将养蚕技术都给偷走,自己生产李锦。
这些东西李朝会转卖给中南半岛内陆的国家,换取宝石、玉石和贵重物品,再次出售给夏国。
二道贩子做的很顺溜儿,这些年也没少贴着大夏挣钱,甚至组建了自己的船队参与南海贸易。
如果不是南越国征战中南,开始逼近李朝,说不定李朝还会继续闷声发大财。
枢密院得到李朝的求助,就汇报给了李成知道,李成看了看这上面的消息,还有国安院在中南地区暗线的消息,说了句等等吧。
夏国就将这条消息压了下来,没有说援助李朝,也没有说不援助李朝,就那么拖了起来。
新正九年的十月底,中南半岛进入旱季,越国三十万大军从西部山林走出,开始对李朝发动进攻。
双方开展多次大战,李朝败多胜少、伤亡惨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