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青天暗(2 / 3)

加入书签

种话已经没有人能说出来了,因为对“身在其位”的这些人来说,这种话无关痛痒,他们不会因为这些话就停止对百姓的剥削和压榨。

“官”是什么?对于现在的中州来说,官就是一把剥削百姓的利器。至于“青天”是什么?没有人问,也没有答案。

或许是之前所见让黎梨过于震惊,他在翻看账本时表现得异常平静。但这份平静并没有维持太久,在他打开信封时赫然入眼的秦培安三个字让他怔了怔,这封信的内容在他的心里掀起轩然大波。

秦家的飞来横祸是一个巨大的阴谋。三年前地下黑场的运作出了一些问题,需要一大笔的资金周转,于是赵海把目光放到了一家规模不是很大的钱庄上。

这家钱庄的当家人正是秦培安。

赵海需要的资金几乎要让这家钱庄倾其所有,但这家秦培安接下了这笔生意。剑走偏锋,这笔生意要是成了,日后收回的时候能大赚一笔,当时的秦培安需要赚那笔钱。

江凌商业不景气,秦家的生意也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秦培安几乎把所有的家当都压进去了,这场赌局他只能赢。所以和赵海这边的交接都是他亲力亲为,生怕中途会出现什么差错。

很多时候就是有那么多的阴差阳错,秦培安在交接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黑场的存在,发现了那些见不得人的金钱交易,发现了那些人性泯灭的黑暗游戏。

他一身正气,自然不会视而不见,可赵海是朝廷命官位高权重,不是他那样的商人能撼动得了的。况且这件事实在是骇人听闻,没有人会相信,如果他拿不出证据只会把自己白白搭进去。正当他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时候,他收到了宋检写来的问候书信。

十几年前他曾在机缘巧合下救过宋检的性命,在与宋检后来的相处中,觉得宋检是个值得深交之人,而秦培安对于宋检而言也不仅仅是救命恩人。两人相交甚欢,所以秦培安把宋检视为好友,两人之间一直有书信来往。于是他把这件事以书信的形式告诉了宋检,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并且希望得到宋检的帮助。

宋检也是身居高位,这秦培安知道,但他不知道的是朝廷的官员无一例外的被一分为二,分成两派,宋检选择站在了赵海这一方。并且宋检还是赵海的得力助手,赵海所做的勾当他没少参与,包括黑场这件事。

只是这些秦培安都不知道,他只知道宋检是个值得信任的朋友。

宋检收到秦培安的来信时震惊不已,震惊之后他纠结了许久,且不说秦培安救过他的性命,在后来十多年的相处中他也的的确确把秦培安当做朋友了。

可是他与赵海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封信的落款写的是“宋检”。

宋检最终选择了赵海,或者说他最终选择了他自己。

他把秦培安发现场子的事情毫无保留的告诉了赵海,甚至连怎么处理秦培安他都已经想好了。

在他决定把秦培安推出去的那一刻起,秦培安于他而言就只是一颗棋子了,一颗弃子。

宋检在中州和南越交界的地带经营着贩卖军火的生意,私制军火已经是景阳帝的禁忌,更何况是向敌国贩卖私制的军火。他本想着若是经营得好也算是为赵海了一条财路,就算不能升官,至少在赵海那里的地位也会得到提升。

可是他根本就不是做这种生意的料,第一批军火刚造出来就被盯上了,所以他急需找一个替罪羊把这把这批军火处理掉。

江凌距离中州的边界不远,秦家在边界一带都经营着生意,这样一来秦培安就是这个替罪羊的最佳人选。只要把那批军火混入秦家的货物里再找人告发,那么人赃并获,秦培安百口莫辩。他写给赵海的这封信里除了把秦培安供出去之外,还把军火的事一并说了,希望能得到赵海的帮助。

后面的事情不用想就知道,秦培安视宋检为挚友,可宋检转身就把秦培安送上了死路。

赵海得知宋检自作主张经营军火生意时,自然是被他的愚蠢给气到了。可他知道宋检到底还是忠心的,而且秦培安已经留不得了,所以就按照宋检的计划神不知鬼不觉地把秦培安的那批货物换成了军火,又吩咐当地的官员前去搜查。

事发突然,秦培安根本就没有机会扭转局面,何况赵海的动作很快,一上报就惹得景阳帝龙颜大怒,再加上赵海的煽风点火,皇上甚至都没有给秦培安申冤的机会,当即下令株连九族。

当秦培安意识到自己是遭奸人陷害的时候,事情已经到了无力回天的地步。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不曾怀疑过宋检。他以为是他自己暴露了,才会让赵海如此大费周章来杀人灭口。他怕连累到宋检,甚至都没有向他求救,临死前还交代自己的儿子不要去找宋检。

因为在他的心里宋检依旧是那个值得信任的至交好友。

有不少人知道宋检和秦培安之间的关系,为了省去麻烦,赵海在揭发秦培安之前就寻了个由头把宋检送进大理寺,事情过去之后才把人放出来。

赵海担心自己对此事过于上心会惹人怀疑,所以这件案子就留给了江凌县令,而他则在暗中把控。但因为场子也正处于关键时期,他多少有些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