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齐平:臣请陛下移步一观(2 / 3)

加入书签

你要搬去哪?”齐姝好奇问道。

齐平换上锦衣官袍,头戴软帽,腰悬令牌,并未佩刀,俨然是要出门去。

闻言,笑了下,说:“进宫,东西做好了,也该给人看看了。”

齐姝似懂非懂。

……

午门外,新的朝会如约而至。

今日天气好些,阳光洒下,冰雪消融,只是气温却更加寒冷。

一名名官员杵在足以容纳数千人的广场上,瑟瑟发抖,就连各部尚书,也都是缩脖子跺脚。

没半点“衮衮诸公”的气派、威严。

“天这般冷,陛下就不能让咱们在偏殿里等么,我这把老骨头真遭受不住。”一名言官叹息。

李琦瞥了他一眼,心说那你去谏言啊,看陛下骂不骂你。

其实往年不是这样的,今年显然是皇帝恼火于官员无能,故意让他们受冻,算是惩罚。

“道理我都懂,可这救灾出钱,都是六部的事,咱们都察院能有啥法子。”一名御史甩了一把清鼻涕。

委屈极了,愤愤地想,等下上殿,要恨恨喷一波六部庸碌,以解心头之恨。

“别说了,咦,杜司首怎么来了。”李琦奇怪地望向赶来的黑红锦衣。

除了开头那天,杜元春都没怎么上朝,毕竟讨论的是与镇抚司无关,今天却突然到了。

心中疑惑,却也没问,又等了阵,群臣入殿。

金銮殿空旷宏大,不比外头暖和太多,好在不虞寒风,官场老油条们当即端起大员做派,一个个人五人六。

也不是故意装,主要是旁边会有太监拿着小本本盯着,看谁在朝会时衣衫不整,走神发呆,这都是“失却礼数”。

凉国还好,要求不是太严,起码都还能站着。

像齐平上辈子的一些朝代,跪着开会,人人必备一副护膝……

“继续昨日议事……”

照常行过一套礼仪后,皇帝沉声开口,继续昨天没讨论出结果的话题。

户部尚书出列:“启禀陛下,臣等调配钱粮,只挤出这些,请过目。”

工部尚书紧随其后:“臣下所能出炭,已汇总在册。”

几天的朝议还是有成效的,在皇帝屡次施压,威逼利诱下,各部终于松口,开始筹集物资钱粮。

这时候,一只只册子被太监递上龙案,皇帝神情稍霁,烦躁的情绪缓和了些。

翻开一一看去。

片刻后,沉声道:“只有这些的话,缺口仍旧太大。”

不够!

户部尚书第一个跪倒大哭:“陛下,臣等已然尽力了,眼下岁末,国库本就开项甚多,余下的一些,都不能再动了。”

老演技派了。

工部尚书不甘人后,颤巍巍痛陈柴薪木炭匮乏……皇帝听得额头青筋直跳,拍案道:

“朕不是来听你们哭穷的!”

老首辅黄镛想了想,说道:

“陛下,国库空虚,总没法变出银子来,依老臣之见,不如朝民间募集。这两日,城中六角书屋募捐救灾,据说颇为不错,可推而广之。”

募捐!

朝堂上,不少官员心中一动。

齐平那首卖炭翁一出,他们早对此有所耳闻,甚至私下里,还有官员试探接触,想要以“私募款项”为由,尝试去分一杯羹,捞一波政绩什么的。

结果爪子刚伸出一半,就给长公主命人警告,未能得手。

不过,民间募捐盛况,的确令他们大开眼界。

要知道,以往号召捐钱,那是千难万难,却不想这次,竟有不少商贾主动疏财。

不少官员在研究过齐平一系列手法后,叹为观止,暗中感慨:此子大才。

这等才华,不去捞钱可惜了……

就连皇帝,得知后也颇为感慨,同时,自觉也明白了,齐平所谓的“方法”是什么了。

没错,皇帝觉得,齐平想出来的主意,就是募捐。

当日在宫中,只说“试试看”,扭头就搞出一首卖炭翁来……太明显不过。

这让他又赞赏,又略有些失望。

毕竟募捐的钱财于私人而言,也许已是巨款,可当要养活的是数十万的灾民,就不够看了。

黄镛这时候提议效仿,并不是也学着呼吁,而是用“强制”的方法,从民间聚敛钱财。

只有这样,才能迅速堵上缺口。

“不可!”吏部尚书张谏之习惯性跳出,反驳道:“陛下,若强行征召捐款,必致怨声载道,民心大失。”

言外之意,韭菜不是好割的,偶尔割一刀没啥,但若是一不留神,割的太狠,地就荒了。

而且,强制募捐必然导致乱象丛生,皇帝即便想着不要割太狠,但底下人拿着鸡毛当令箭,层层盘剥……凉国历史上,也是有先例的。

皇帝面露迟疑。

张谏之见状,又淡淡道:

“即便要募捐,也要有人带头,莫不如朝堂诸公先捐出半数家财,才好令富户效仿。”

众官员一个激灵,纷纷高呼:“陛下不可!”

一时间,群情激愤,集体站队怒喷首辅举措。

皇帝脸一黑,想说话,又突然没了力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