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太子病发御书房(1 / 2)

加入书签

宋国的帝都城东京汴梁,在老百姓和寻常商旅口中,常常称之谓开封城!

此刻,帝都紫禁城内,华灯摇曳。

宋太宗赵光义端坐于御书房正中。两旁下首位置,分别坐着左仆射赵普及程羽、陈从信、张平、贾琰等重臣。

此外,太子赵元佐、二皇子赵元僖和三皇子赵元侃也均在列。

书房内,气氛沉重压抑沉重,众人均是一言不发!

赵光义拍案而起,将手中奏章重重摔在地上。

“看看~看看~~!诸位爱卿。”赵光义怒道:

“青州老庙村灭村惨案,全村95户,共计307人,无一幸免!

云州云岭堡,全寨137农户、合计521人,全被屠戮殆尽;

还有湖州草甸子村,二百余口人呀!一夜之间,均遭惨戮;

宿州王家岭,三百余户计773人,也是一夜之间,再度全部被屠戮;

而这光州的光山郡张洼子小镇,83户、将近三百人口呀,一夜之间,也遭受到同样被屠戮的命运!

说说,你们说说,诸位王公大臣,朕请你们说说看,何人手段会如此凶残而又毒辣?

那些死去的人中,上有七旬老者、下到才仅仅几个月的婴儿!这些可恶贼人,真可谓是残忍之极、人神共怒、天理难容!”

说到天理时,赵光义明显想到了什么,虽说此刻是愤怒至极,但还是稍稍停顿了一下,如炬目光直直关切注视着太子赵元佐。

这一细微变化,自然瞒不过赵普这位己迈入花甲之年的两朝元老眼睛,他微微摇摇头,却没有作声。

倒是太子赵元佐脸上表情变了,眼里开始闪烁彷徨不安神色,双手也抑制不住抖动起来。

“元佐,你这是怎么了?快,来人,快扶太子下去休息,马上传御医到太子府前去诊治”。

见状,赵光义马上宣昭传令。

旁边有太监宫女过来,搀扶着太子赵元佐,就准备离开。

谁知,赵元佐鼻子嗅了嗅,好似闻到了一股不被人查觉异香一般,先是深吸数口气,便忘情陶醉般伫立当场不动了。

“太子,时候不早了,奴婢们奉了皇上御旨,护送太子您回府…。”

几名侍女不敢打扰太子闭目养神,只能候在一旁小心翼翼的轻声询问。

起初,太子赵元佐并没有反应。但随着他喉间发出咯咯咯的怪异声响后,他亦缓缓睁开了眼睛。但此时,他的眼神是呆滞而混浊的。

“太子,您没事吧?车轿及火把卫队已经准备好了,我们启程回府吧…。”一名侍奉了他多年的婢女,壮着胆子靠近了他,悄声询问着他。

“咯咯咯!”谁曾想,太子赵元佐却是在此时突然发狂,双手狠狠掐住她的脖子,还不停叫喊着:“离我远点,不是我,不是我呀…。”

赵元僖、赵元侃等人,忙过来与众人一起,将该婢女救下。

为防止再出意外,二皇子赵元僖还协助众宫女、奴仆们一起,将此时近乎发狂的太子赵元佐送回太子府。

谁也不知道,当赵元僖将太子搀扶出御书房后,嘴角曾流露出一丝不易被人察觉的笑意…。

御书房内,赵元侃认真思索一番后,面部表情异常凝重起来。

他郑重起身上前几步,跪拜于赵光义面前,坚定说道:“父皇,孩儿身为堂堂大宋帝国皇子,蒙受天地大运隆泽和父亲大人您的恩宠,理应为天下百姓肃疾苦!更应该为父亲大人您分担一些利国予民的大事!

这也是孩儿作为大宋皇子,身上背负的不可推卸责任与义务!

孩儿因此请命:请父皇下旨,准许孩儿前往血屠案发地光州,堪查案情,并全权负责侦**理此几桩案件!

孩儿定不负父皇重望,早日堪破此案而澄清宇内。还我大宋黎民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法制环境,严惩无视我大宋浩然天威的穷凶极恶匪人。谨以此,来安抚那些枉死的百姓们!

儿臣叩请父皇恩谁!”

“皇上,我等愿辅佐三皇子殿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早日侦破此案,诛贼灭恶!”

赵元侃话音刚落,御书房中的几名重臣,便相续开口附议着。

“这…?”

赵光义面色又是微微一沉而陷入沉思中

说实话,侃儿的能力,他很清楚,在他这几个儿子中,毋庸置疑的当数侃儿的文韬武略,均属上乘,亦远超他的两个哥哥。

侃儿平日里,谦卑有度又平易近人,在众王公大臣们心中,声望颇高,甚是深得人心。这也亦远超他的两位哥哥!

可这些,亦是他心中一个解不开的疙瘩——自古长幼有序!他可不希望看到自己儿孙们,将来为了争夺皇权而骨肉相残,斗的你死我活!

这也是他一直以来,将侃儿权力放置在皇宫朝堂外、只是担任帝都京兆吏根本原因之一。

还有,当年、他二哥的死...。

思绪至此,那幽幽哀愁,又弥漫了他此刻整个心境:而那一道令他朝暮皆不能自拔、更无法释怀的悠悠倩影,不由自主的,再次充沛了他的脑海意识!

那是一道咫尺天涯、令他此生再无快乐、却仍旧令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