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缘生缘灭缘自在,情深情浅不由人(2 / 6)

加入书签

顶生活多年,虽非养尊处优,但这番农家生活还是头次领略,他开始悟得生活多艰的道理。

这一夜他躺在床上无法入眠,思绪万千:看到林大叔一家平淡躬耕的生活,他也想与世无争,带着陈倩到这里隐居起来,他很向往这种恬淡舒适的生活。然而他想起张扬欺师灭祖,祸害同门,又十分卑鄙狠毒的嘴脸,他要报师父师兄弟被害以及自己受屈的血海深仇,又为武当的前途担忧,他不能放下这一切,所以不能退隐江湖,至少现在是不能的。

他养伤期间闲来无事,有时帮助林大叔劈柴,有时帮助林姑娘挑水。

一日夕阳西下,红霞漫天,周羽无聊,拿根柴荆在地上比划,写下两行字“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林姑娘看见,笑着询问道:“周大哥写的什么呀?”周羽将这几个字念了一遍,比划道:“这是一幅拆字的巧妙对联,你看‘此’字和‘木’字上下结合是个‘柴’字,两个‘山’字上下叠加就成了‘出’字;‘因’字与‘火’字左右结合为‘烟’字,两个‘夕’字叠加为‘多’字,现在此情此景,岂不正合这两个联句。”说着这话,他目光已离地面,抬头望向天边,此时太阳又下沉了一些,处在对面山坳之间。

林姑娘不识字,听他一番讲解,甚觉有趣,一时好奇心起,便道:“周大哥能否教我识字?”周羽感激她救命之恩,但有所求,哪有不允的,当即点头道:“行,你看着。”便将日常人情事物一一用楷体汉字写与她看,林姑娘用心默记。农家无笔墨纸砚,周羽以柴荆作笔,以大地当纸。

他先是握住柴端教她汉字基本勾画、书写笔画顺序,接着让她自行临摹写字,就如私塾先生教初学蒙童一般。

林姑娘用柴荆在地上歪歪斜斜写了“林线娘”三个字,颇觉难堪,顿时双颊晕红,“线娘”正是自己闺名。

她这番羞涩之态,并非全是因为字写得不好,其中还有另一重缘故。要知当时女子的名字是个秘密,旁人只知道姓氏,只有至亲至近之人才知道名字。

周羽明白此中缘由,为避免尴尬,他想找个话题岔开,于是半开玩笑道:“林姑娘真是聪明,这么快就学会这许多字。若是男儿身,说不定过几年能高中个状元。”林线娘听闻笑容灿烂,周羽也随之喜笑颜开,此时他仿佛将一切烦恼痛苦抛诸脑后。

他手指天边,对线娘说道:“你看,夕阳多美啊!”这时眼前一轮红日只剩半边还露在山坳之间,周围的云彩变得更加彤红。线娘情不自禁赞道:“是啊,夕阳很美,晚霞比彩虹还美!”周羽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随即莞尔一笑道:“走吧,回去吧!”笑中略带苦涩。

周羽在林家休养半月有余,伤痛好了大半,他挂念陈倩,遂拜辞林老汉一家:“大叔、林姑娘、林大哥,我在此叨扰多日,十分感激。救命之恩,且容以后报答。”他正要转身离开,林线娘欲言又止,一双凄迷的眼神看着他。周羽瞥了他一眼,线娘柔声道:“周大哥保重。”周羽点头,转身走路,再也没有回头。

他徒步来到夹河州镇,小镇上一条河流穿过,将镇子分为河东河西两个片区,如同汉江将襄阳府分为襄城和樊城那样。镇上鸡犬之声相闻,人声鼎沸,摆摊的在路边吆喝,街上行人挑担的步行的往来穿梭。周羽一刻也不想耽搁,他急切赶路到襄阳城中山水客栈,是以行色匆匆,全无一片游赏之心。

他身无分文,包袱里只有从林家带出的一点干粮。远远望见一位虬髯大汉牵一匹黄马迎面而来,他见之起意,寻思作个代步工具,若平时有钱自可购买,此刻身上无钱,又心系陈倩,似这般走路又要耽搁一日。

他觑那大汉临近,擦肩而过之际,伸手一把扯住缰绳,兜转马头,跨上马背,左掌在马臀一拍,黄马登时飞奔起来。

这几下兔起鹘落,动作迅捷,虬髯汉来不及阻止,在后面跑步追赶,边跑边喊:“站住!捉贼啊!捉马贼!”可是街上并无捕快乡勇巡逻,前面行人见马匹直冲过来,早已吓得退避唯恐不及,谁还敢阻拦。有的人慌了手脚,扁担竹萝撒手落地,被马蹄踏坏;有的躲避太疾,跌倒路边撞翻了摊铺,直无一个能拦阻得住这匹飞奔的马儿。

街上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片狼藉,鸡飞狗跳,马上周羽也一直叫喊:“让开!快让开!”此时所有行人都闪在路旁,给马让开了道,虬髯汉兀自穷追不舍,边跑边嚷,周羽解下后背包袱和剑,把剑拿在右手,左手将包袱甩出,正打在虬髯大汉膝部,大汉一跤跌倒,包袱散开,只有几个烧饼,一套衣衫,他爬起还待再追,而周羽骑马早已将他远远甩在身后。

周羽快马加鞭,只半日到了襄阳城郭。他归心似箭,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师姊这么长时间,他知道陈倩在等着他。想到二人即刻相见,他心头热烘烘的,恨不得肋生双翼,急促驱马前行。

又行几里,前面隐隐传来兵刃交击声,黄马愈驰愈近,声音愈是清晰。临近时见一队清兵缠住两人厮杀,两人一长一少,年长者庄稼汉形象,发辫较短,使一口三尺长剑;年少者书生打扮,发辫较长,使的是双刀,二人均头缠白巾。不一会只见两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