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四百二十 斗富潮(1 / 2)

加入书签

苏咏霖得知第六兵团的具体情况之后,对姜良平的工作表示满意。

这些出身贫贱的优秀人才到底还是得到了发挥他们能力的平台,明国的用人选人政策是正确的,没有出什么问题。

而这也就更加坚定了苏咏霖遏制所谓“江南老人”集团那种试图用资历换取特权的混帐想法。

有能力,上,没能力,不要占茅坑不拉屎。

双方的第一次交锋以苏咏霖的胜利告终,至于有没有第二次,苏咏霖认为是有的,但是不管是第二次,第三次,还是第四次,但凡有问题,苏咏霖的态度就是决不妥协。

本次对西辽的军事行动,第六兵团会和第二兵团一起出动。

根据最新的军事安排,第二兵团还需要保留相当一部分的兵力留在四川和关中,能够出战的只有一个军和兵团直属骑兵队,差不多四万人,第六兵团是全面出动。

不过考虑到这样一来只有两万骑兵,骑兵方面略显不足,所以苏咏霖还打算出动虎贲禁卫骑兵一万人参战,这样就是三万骑兵。

另外,苏咏霖还打算抽调塔塔儿部和汪古部两个部落的两万骑兵随军征战,算上三万明军骑兵,就是五万骑兵了,几乎等于西辽总动员的骑兵数量了。

任何一个时代,五万骑兵都是一股极为强悍的灭国武装力量了,一般中等强国不敢与之争锋,大洲级别的强国才能够与之正面对抗,才能够拿出足够数量的骑兵进行交锋。

苏咏霖倒不是拿不出更多的骑兵,全面总动员,苏咏霖能拿出二十万级别的强大骑兵纵横四海。

这样做一来是想要省点钱,因为战马的消耗是真的很大。

二来塔塔儿部和汪古部这些年在明国边疆政策的执行之下,与明国展开顺利通商,赚钱也是赚得盆满钵满,是时候该出点血回报一下他了。

自打苏咏霖亲征草原扫灭了好几个草原部落大展雄风之后,蒙古草原基本上就是明国的天下。

汪古部和塔塔儿部作为大明的好大儿,驻地北移,为大明戍边,背靠大明,一边和大明展开通商互市赚钱,一边向着更北边的“林中部落”耀武扬威,日子过得好不快活。

苏咏霖专门在划归大同行省管理的草原上设置草原市场,定期组织商人前往当地和汪古部、塔塔儿部的商人贸易互市,大家互相打折扣,互相让利,你好我好大家好,赚钱赚得很愉快。

当然了,这钱不是白赚的。

大明有的是办法把他们赚的钱再给赚回来。

这两个部落的头人们一旦有钱赚,那日子很快就奢华起来,如今在中都地区保留的一部分国营奢侈品生产工场的大头买家就是他们。

他们拿着从部下牧民们那边剥削来的大额财富疯狂购买大明专供给他们的“奢侈品”。

比如蜀锦啊,比如高级青盐啊,比如手工制作的高档黄金白银珠宝饰品啊,比如千里迢迢从江南运来的限量高档茶叶啊之类的,他们都不是论件买,那是百斤千斤的买。

而且他们买东西现在基本上不看价钱了,讲究一个不买对的,就买贵的,派来的采购团队气焰非常嚣张,伸手一指,半个奢侈品储存仓库都能给他们搬空咯。

苏咏霖还听说从洪武七年开始,汪古部和塔塔儿部兴起了“斗富潮”。

那些有头有脸的部落头人们靠着经商和剥削赚了大钱之后,纷纷用明国生产的高档奢侈品来装点自己,让自己显得富贵逼人。

可以说他们现在吃喝拉撒一身行头全是明国生产的,但凡身上有一点本族原产的,都要遭人耻笑是“没见过世面的穷人”。

据说现在在汪古部和塔塔儿部的有钱头人之中,衣食住行全面明国化,但凡保留点什么草原传统都会让这些头人觉得羞耻。

为了显示自己的富裕和与众不同,他们进行了许许多多的“移风易俗”。

首先,主食要吃米饭,坐在桌子上用碗筷吃米饭和炒菜,不能像过去那样围着锅炉或者火堆吃肉。

那样做不仅粗鲁,还不卫生,更丢脸。

像明国人那样端坐在桌子面前用完善的餐具吃饭才是最优雅的。

而且还不能什么地方产的米饭都吃,必须要吃价格最昂贵的明国江南鱼米之乡生产的高级稻米饭才算是体面人。

之前是明国两淮地区生产的稻米饭,现在是明国苏杭地区出产的稻米饭,必须要讲究出产地。

然后是喝酒。

老祖宗喝了多少年的马奶酒被头人们抛弃了,现在喝酒要喝中都大明国营酿酒场专供皇宫的【特级佳酿·竹叶青】才是体面人。

吃肉方面,明明草原的牛羊马都是很高级的肉类来源,苏咏霖都很喜欢吃草原羊肉,但是他们不,他们觉得自己出产的东西很低级,他们就要吃明国来的。

羊肉要吃明国江西地区生产的山羊肉。

牛肉要吃明国河南地区出产的黄牛肉。

吃羊肉和牛肉的时候,调味还不能用一般的盐,要用传说中明国皇宫专供使用的【特级青盐·青玉盐】。

然后明国独有的调味料酱油也必须要用上,还要用中都酱油场酿造的专供皇宫的【特级酱油·黑玉酱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