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悟真法破关而出 欲筑基天焚有行(1 / 2)

加入书签

却说斗法之事毕,云何携云丹入抚云峰,只一日后,云丹带些粮水,挑了一处山洞,入洞闭关不题。

岁月疾逝,时光如流,眨眼后,一载已匆匆过去。

这日,抚云峰一处山洞外,只见:青松倚壁,苍桐吐翠,竹篁摇影,碧草蔽芾。

洞内,幽光宕冥,珠水锵然,又有几丛芝草灵卉掩住洞口,将这山洞衬出几分诡秘玄妙。

这璧厢,走来一头白额吊睛大虫,脊如兀山,牙似利兵,一开血盆大口,便是青天也囫囵吞下。

它止步洞口,往内一探首,凶睛一闪锐芒,低啸一声,径自进了。

须臾后,洞内赤芒大盛,一时间,山洞颤颤巍巍,裂石翻滚,碎砾泼洒,大有倾倒坍塌之势。

再看去,一道长影自洞内飞出,正是那头大虫。它翻滚于地,狼狈不堪,不复山中之王威名。待它爬起,战兢兢伏地,颤巍巍埋首,看它朝向,正是洞口。

忽地,洞内走出一人,长得器宇轩昂,玉树临风。他步行随风,眨眼便至大虫前,笑如春风,道:“吾今日破关而出,不期一眼便瞧见你,此为缘分。既是缘分,汝便随了吾罢。”

大虫长于山中,有数十年矣,朝暮汲取天地灵气,早已通人言,知人语,现闻此人之令,只瞿然点首,哪敢有半分忤逆。

这人轻抚它白额,温色道:“此次闭关,未晋筑基,思来想去,原是差些机缘,过些日子要去往他地,你正好做个脚力。”

他一轻跃,坐上大虫,只觉壮志凌胸,豪气冲霄,正值破关时,更要一吐为快,不禁琅然高歌:

“关中只一载,世间过千年。”

“回首断红尘,自去已成仙。”

唱罢,拂袍指路,大虫载他回灵真洞去。

这厢,云何在洞中,正打坐吐纳,闻山中动静,掐指一算,知晓云丹今日出关,踏上布靴,系上玉带,执起拂尘,往洞门伫立,静待云丹归来。

不多时,只见一人一虎,夕阳之下徐行而来。那人侧坐虎身,霞映其面,熠熠生辉。云何只一眼,便知他是云丹。

云丹乘虎而归,正意气风发,精气抖擞,眼角忽瞟向洞门,见云何一身装束,立洞口,似候他回归。忙滚落下虎,疾步上前,伏地叩首道:“见过师父。”

云何将他扶起,上下打量,见他稚气褪除,眉宇之间,稳重多居,不禁心生欢喜,面浮悦色,笑道:“你今日出关,理当为你接风洗尘,不过都是尘世俗礼,我仙家不兴。为师便授你一套心经口诀,可锻筋洗髓,健身壮体,且与那方尺元明拳相合,可助你诛敌。”

言罢,他启齿低吟,将那口诀一一道出。云丹七窍玲珑,听一遍,悉熟于心。心下又默念一遍,确保无误,方欠身道:“切谢师父恩赐。”

云何将他领入洞府,二人坐上蒲团,云何道:“我观你修为,是炼气期九层,与筑基只一线之隔,此次出关,可作打算?”

云丹道:“弟子修炼已至瓶颈,欲破桎梏,只须机缘。故弟子欲出宗寻缘,何日筑基,何日归宗。”

云何颔首,正色道:“我亦有此意,然宗外不比宗内,今正邪归同,但明争多有,暗斗不少,风云诡谲,世风日下,远不比宗门清静无争。”

他虽口上如此,然心中明白,清虚派中,多有强势不合,他贵为一派长老,日夜也需提防,免得落个罪冠,事小,则撤位;事大,则杀身。比上宗外,也差不上哪去。

云丹闻言,沉吟不语。他将自家性命看得尤为重要,怎会不晓利害?他也看得分明,只是不曾表述。

仙途漫漫,道阻且长,修真之道,其修远兮,心无鸿志,安可入飞升之门?胸失抱负,怎能过成仙之劫?怕了劫难,惧了生死,便失了道心,日后怕再无飞升之机。

当下,云丹眸蕴星辰,心中志上青云,毅色道:“师父,弟子不畏生死,愿去上一去!便是死了,亦无憾。”

云何一怔,后抃笑道:“好!好!有此等徒儿,我云何,此生无憾矣!”后,他道:“你几时去?”

云丹起身,行一礼,道:“弟子拾掇一番,即刻启程。”

戌时,夜色正浓,星光璀璨,正是这露重星灿之时,一人一虎自抚云峰下,寻道而迅行,径自出了山门,离了清虚派。

云丹离去之时,不忘找到合抱之树,挖根掘土,将那柄玄色锤子取出。这时,他已见识深渊,精通事物,一眼看出这是把槌,而非锤。

可自古以来,槌皆由木制,眼下这槌并非木工,便是云丹之见识,也不知是何而作。

既不识,云丹便不去想,只把槌拿在手中,看上须臾,放在袖中。

你道他这袍袖,怎能放下此物?原是临行前,云何赠他一套乾坤子云袍。此袍,内有乾坤,袖藏日月,水火不侵,避风御雷,端的是仙家法宝,举世难寻。云丹正穿着于身,故能放下。

事毕,云丹骑上吊睛虎,扬尘而去。

这一去,可谓:翻山越岭寻机缘,不入筑基不教还。

时过紧促,岁流匆匆。云丹从清虚派出,已北行数日矣。途中,踏遍崇山,寻尽江河,只入眼翠齿青罗,四野风色,机缘半分未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