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太后想要赐婚?(1 / 3)
我的姨祖母,太后娘娘,是个狠人。
她与我祖母——也就是我祖母,同出生于太原张氏。
两人虽是姐妹,却不是一枝。
我祖母随父母定居太原,而太后娘娘则是随着父亲外放荆州。
祖母养在深闺,却是个敢想敢做的性子;太后娘娘虽然随着父母外放于民风剽悍的荆州,但却长成了一个循规蹈矩,再谨慎不过的性子。
前朝末年皇帝昏庸,战乱不断。太原张氏和当今皇族李氏一样,被赐罪株连,满门抄斩。
祖母在父母的遮掩下,带着几个忠仆跑了出来;而太后娘娘则是因为病重,被父母留在荆州而逃过一劫,等到我祖母找到她时,已然奄奄一息。
祖母和太后娘娘作为太原张氏唯二幸存的血脉,自然只得在这乱世中相互扶持。
她们先是从荆州逃到台州,又收敛了一批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的女子。我祖母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她带着几个忠仆在台州东祁山脉中干了一件惊天破地的事情——占地为王,收容着这一堆家破人亡的女子,建立了一个娘子寨,一只娘子军。
昔年不知多少人感慨可惜我祖母不是个男儿身,皆赞叹祖母有勇有谋,若我祖母是男子,定然可以逐鹿天下。
少有人知道,这个娘子寨,明面上是我祖母一手建立的寨子,可其中细则后勤,皆是太后娘娘一手把控。
张氏昔日虽为大族,但一夕之间化为乌有,如今只剩下祖母和太后娘娘两个女子,树大尚且招风,更别提张氏这株已然倾覆的古木。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乱世中,多得是人觊觎张氏遗泽,也多得是人忌惮张氏起复。
我祖母一个女子如此强势,靠着娘子寨好不容易在这乱世求得一声喘气,若是让人知道张氏双姝皆如此厉害,只怕是祸非福。
因此太后娘娘一直安静的当着祖母身后毫无存在感的娘子,直到李二祖父带着大军一路打到了台州。
李氏势大,又与张氏有旧,且皆是与前朝有血海深仇。祖母和太后娘娘权衡之后,也一并加入了李氏的大军。
再之后的事,就是张家二娘子成了我祖母,张家五娘子成了太后娘娘。
张家与其他世家不同,家中女子教导甚为上心,昔年在时,张家是唯一一家愿意接回出嫁的姑子,也并不因姑子再嫁而觉蒙羞的家族。我祖母和太后娘娘身为张家女子,自然愿为张家血仇献出全部。
张家二娘子亲自上阵杀敌,而张家五娘子则嫁给了李二祖父,为李家坐镇后方——自太后嫁给李二祖父之后,军需再无半点遗漏。
先前已经讲过,太后娘娘是个狠人,她与我祖母不同,能忍常人不能忍,昔年先帝后宫几多佳人,皆是功臣之后,这个皇后娘娘的位置并不好坐。
可时至今日,先帝早已驾鹤西去,一众嫔妃也死得死疯得疯,太后娘娘依旧端坐长乐宫,纵使皇后娘娘也不敢在太后面前如何放肆。
下了一晚并早上的雪,虽然宫中早已派人打扫过,但又起了浅浅的雪痕。
宫中无级不可乘轿,我在宫门前下车,早有小黄门识趣地拿来暖手炉并手笼,又有黄门殷勤上前为我遮伞。
景公公带着我亲自走在去长乐宫的路上。
昔年我离宫时,慌不择路。而如今再走这条曾经走过无数遍的路时,却意外得十分平静。
这高高的城墙一眼望不到尽头,幼时我只觉得这宫墙过高,若是老是在宫中关着,岂不是人都要被憋疯去?如今我却觉得这宫墙虽然巍峨不已,但也不过如此。
它只关得住愿意被它关的人,若是人心里生了翅膀,便总有一天能飞出去。
景公公许是看我走得过于寂寥,便小声和我搭话:
“单娘子小心脚下,太后娘娘听闻娘子回京的消息,已经念叨娘子半月有余了。”
这是在告诉我,太后娘娘待我一如从前,我也不该和太后娘娘生分了呢。
我怎么会和太后娘娘生分呢?
若是当年的我,只怕现在已经是小女儿态了,但永东这五年,终究是没有白呆:
“我在永东的时候,可想念娘娘宫里的马蹄糕了,只可惜找遍了永东的厨子,也做不出宫里的味来。”
景公公就笑了出来,“那可赶巧了,听说您回来,太后娘娘昨晚就吩咐御膳房,今日一早就给您做上了,只等您去吃呢。”
我与景公公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就到了长乐宫,太后娘娘身边的掌事女官,沁柔姑姑亲自在宫门处迎我,见我到了,忙招来小宫女为我拂雪换衣。
跟随沁柔姑姑穿过长乐宫长长的回廊,才走到了正殿。
太后娘娘就坐在正坐上,我跪在殿下的软垫上,恭恭敬敬行了礼之后,才抬起头便见到太后娘娘从坐上起身,亲自走到我身边将我扶起。
我从小便是宫中和镇国公府两头跑,单家并这宫中,最受太后娘娘宠爱的就是我和姑姑。
幼时我常常在宫中胡闹,被我惹哭的皇子公主不计其数,可我从未受过重罚,这一切都是因为太后娘娘的宠爱。
太后娘娘与祖母从乱世中一路扶持走过,此中情分再不用对他人多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