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有备而战(2 / 3)

加入书签

的是功名。

郑家因为有亲属在江宁府为官,一直与南唐朝廷维持着联络,并将滁州的各种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往江宁府。

前些日子,南唐在淮南的监军陈觉送来密信,指使郑家联络叛民,尽可能地破坏周军的粮道,为南唐大军发动总攻策应。

陈觉许诺郑家,事成之后,郑家将会得到两个六品以上的官位。

这其中一个就极有可能落到郑翰,这位郑家嫡子的头上。

所以郑翰才会对米三等叛民如此客气,放在平日,郑翰是压根就不会正眼看待米三这种普通农夫。

米三眯着眼,盯着郑翰的双眼:“那所谓的运粮车队呢?在哪?”

郑翰不慌不忙:“正在路上,再有个把时辰便至。”

米三又问道:“他们没有觉察到吧?”

“放心,我今早亲眼看着运粮车队出城,一如往常,还是五十卫兵,两百民夫。”郑翰着实被李延庆的计策欺骗。

“全杀光就行了吧?”米三语气稀松平淡,他本是一介民夫,却在周军的步步紧逼下不得不揭竿而起。

从扬州长天县大仪镇菱塘乡,一路到滁州来安县白塔镇,他厮杀抢掠十数场,手头的亡魂双手难数。

当剥夺他人生命成为习惯,便再也不会有丝毫动摇。

郑翰摇了摇头:“要留一个活口,那是周军淮南都部署李重进的亲儿子,有大用处。”

“啧,麻烦。”米三撇了撇嘴:“那你到时可得好好盯着,别被我误杀了。”

“届时,我会在旁掠阵。”郑翰双脚有些颤抖,双手也抑制不住地抖动,生于和平年代的他还从未见过战阵,一想到接下来就能见识到血淋淋的杀戮场,他有些激动难耐。

将一桌韭菜吃干抹净,米三领着几名叛民骨干,披上从周军手里抢来的锁甲,拿上长矛,来到庄园的马厩。

马厩拴着十披良马,马背上挂着弓弩,这是米三之前攻破白塔镇时夺取的守军坐骑,本来有近四十匹马,但其中三十匹早已被宰了下肚。

米三嘴角轻轻上扬,露出一个残忍的微笑:“咱们就在此等候,待到官道上热闹起来,就上马冲锋,冲乱他们的阵型。”

......

官道上,运粮车队依旧缓缓前行。

不过相比刚出城时的一列长龙,车队阵型发生了些许变化。

按照尹崇珂的指示,车队阵型改为双头并进,每行两辆粮车,中间间隔半丈,且前后车间距极小。

原本在车队前头压阵的二十名亲卫,也转移到了车队的尾端,与李延庆汇合。

午后最易生困,尹崇珂随着坐骑高低起伏,捂嘴打了个哈欠:“还没到叛民埋伏的地点么?”

李延庆披着锁甲,只觉浑身滚热,毫无困意,抬手一指:“前头三里,便是郑家的一处庄子,叛民就埋伏于此。”

尹崇珂顺着指向望去,能看到高出地平线的青瓦屋顶,精神大振,搓了搓手:“嘿,枯守清流关两月,我早就手痒难耐,希望这帮叛民能多给我点乐子。”

李延庆抬起手抹掉额头的汗水:“大郎切莫大意,这伙叛民击败了不少官兵,手头定然有武器,大意轻敌可是会吃大亏的。”

“嘿嘿,放心吧,我从不轻敌。”说罢,尹崇珂对前头的车队高喝道:“都停下来,歇息会,喝点水吃点干粮。”

整支队伍霎时停顿下来,“车夫”们就着水囊中发烫的清水,咽下生硬的烧饼。

尹崇珂翻身下马,从挂在马背上的行囊里取出烧饼与牛皮水囊,取下头盔,就地盘坐着大嚼特嚼起来。

李延庆也跟着下马,但却无食欲,只是低头靠着马背,小口小口地喝着清水。

尹崇珂边嚼边说道:“三郎,你不吃点么,一会可没力气杀敌。”

“我不饿,无妨的。”

不知是因为早上吃得太饱,还是心理作用作祟,李延庆没有一点饥饿感,脑海里满是想象中的战场。

生于后世的李延庆只在影视剧中见过战场的模样,但他明白,真实的沙场绝非屏幕可以演绎。

只要一想起自己即将踏上战场,甚至亲手夺走敌人的性命,李延庆的手就会不由自主地开始发抖。

尹崇珂咽下一口饼渣,放下手中水囊:“你还没经历过吧。”

李延庆抬起头:“经历什么?”

“战场啊。”尹崇珂用手背擦了擦嘴角的残渣:“看你这样子,还没上过战场吧。”

这尹崇珂眼睛还挺尖...李延庆反问:“是又怎样?”

“我头一遭上战场时,也和你差不多。”尹崇珂微微仰头,回忆往昔道:“当时先帝镇守大名府,我随先帝跨过黄河,直抵开封城下,与后汉隐帝的军队在城东撞上了,上战场的前一刻,我手抖得厉害,饭也吃不下,空着肚子上了战场。”

六年前还是后汉朝,先帝郭威任天雄节度使,镇守大名府,尹崇珂的父亲尹延勋任磁州刺史,举荐自家儿子去郭威麾下参军。

而后郭威起兵造反,渡过黄河与后汉隐帝刘承祐战于开封东郊,年仅十八岁的尹崇珂初临战阵。

李延庆来了兴致,问道:“后来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