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回报村子的计划(2 / 3)

加入书签

有单纯的种子的话,亩产大约能增加两成,如果用上其他辅助的技术的话,亩产能增加三成多,而且口感也会更好。”

经过林清荷几年的培育,在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的情况下,粮食、蔬菜的亩产都能够比普通的种子使用化肥和农药之后的亩产提升两成,如果再搭配上聚元符,亩产能提升三成多。

最重要的是,口感的增幅很大!

林静说:“对于选择了配套设施种植出来的粮食和蔬菜,仙药集团可以统一收购,收购价比市场零售价价上浮两成。”16

林茂德和许正荣异口同声的说:“你说的是真的?”

别小看这上浮的两成!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到: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可见,两成的利润,已经不少了,都可以当做一门正经的生意来做了。

尤其这是在零售价的基础上上浮的两成,这可是很不得了的!

要知道,蔬菜的收购价其实是很低的,有的时候,田地里的菜出来得太快,在集中上市的时候,卖不掉的话,拿去卖给菜贩子,只能卖大概三成的价格。

如果按照卖给菜贩子的价格来对比零售价上浮两成,那这中间的利润就太大了。

而且种多少晋家都收购的话,这完全就是躺着都能赚钱了!

林静说:“如果不是有晋家的这一个承诺,我也不会来游说了。我觉得,这是我们上河村发家致富的一个机会。”

林静自己算过一笔账,上河村的村民每人都有一亩水田,三分地,五分柴山,两亩林地。

水田全部种大米的话,亩产能有个400公斤左右,米价大概是两毛钱一斤,上涨两成,就是两毛四,一年下来差不多两百块。

三分地,蔬菜亩产高,平均大约能有个2000公斤,三分地,就是700公斤,蔬菜均价算三毛吧,上涨两成,就是三毛六,一年下来,差不多五百块。

柴山也完全可以像她家这样,种桑养蚕,既能收获蚕丝,也能卖桑葚,五分柴山,一年下来,也能收入千把块钱。

再养点鸡鸭鹅啥的,一个人一年下来土地上的收入就能达到两千块钱!

以一家三口来说,一年下来,就是六千块!

六千块,对于九十年代初期的人来说,别说农村了,就是在城市里,六千的家庭年收入,也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中产阶级了。

要知道,这时候的职工工资,也就在四五十块钱,一年下来,还不到一千块钱的收入。

林静把自己算的帐给二位一说,两人的呼吸就都急促起来。

人均一年两千的收入,对于上河村的人来说,简直就是遥不可及的一个梦!

如今正是全民支持工业的时候,工农业的剪刀差非常的厉害,农产品根本就不值钱。对于没有任何副业,只靠种地生存的上河村村民来说,一年到头,人均收入也就三百来块钱。

毕竟零售能卖出去的粮食蔬菜并不多,大多数还是走的批发价,要不然就干脆拿去喂猪了。

人均三百,对比人均两千,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

许正荣立即道:“如果选择配套的设施一起的话,要多增加多少钱?”

林静说:“配套设施平均每亩地,一年的价格在200块,晋家说了,可以给咱们打个八折,只要160就行。而且用上了晋家提供的设施之后,是不可以再使用化肥农药的,如果使用了化肥农药,检测出来的话,晋家就不会再收购了。”

“那绝对不用啊!还能省上化肥和农药的钱呢。”

加上种子钱,估计一亩地的成本也就两三百块,这样说来,一年下来,净利润还是有人均一千五以上的,这点成本,大家当然是能够接受的。

林茂德急忙说:“一会儿我就让大家都到村部来集合,你把这事儿跟大家详细说一说。”

说完,林茂德就急急忙忙的跑去村口敲钟去了,这么好的事情,一定要早点让大家知道。

于是,不多一会儿,家家户户的闲人们便都聚集在了村部外面。

“支书,叫我们过来有什么事啊?”

“年底的村部大会不是还要几天吗?”

“有一件大好事,是林静帮大家争取到的,一会儿等人全部到齐了咱们再说。”

听他这么一说,马上就有人开始追问起林静来,可是林静也不想一件事说几遍,于是笑而不语,只说等人到齐了再一起说。

又过了一会儿,林茂德看人到得差不多了,便开始一个个的点名,确定所有家庭都已经有代表到了,才让林静去前头给大家详细的讲解。

林静把她之前给两位说的话,又再重复了一遍,当听到她预估的人均年收入之后,所有人都不淡定了。

黄燕第一个问道:“五姐,你说这个是真的还是假的?真有那么好的事情,人均年收入能到1500左右?”

那岂不是比街上那些衙门的工作人员收入还要高了?

林静说:“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