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九十四、报告讲起动情处,悲怆奏鸣默落…(2 / 3)

加入书签

的时候,我虽有感触,但是还不至于达到那种痛哭流涕的地步。

但是,站在我身旁的这群学生就不一样了。

他们只是深处象牙塔内部,而从来没有接触过像弥陀乡卫生院这样破败不堪的地方,而且他们根本就是第一次听说像弥陀乡卫生院所在的艰苦偏远的地方。

这些同学所处的优越环境,与弥陀乡相比,完全就是两个世界。

当他们在听到赫连老师那富有感情的讲述后,个个抬起了脑袋,瞪大了眼睛,眼巴巴地紧紧盯着屏幕上那座就快要垮塌的小楼。

握在他们手中的笔记本到此刻完全就是个摆设,赫连老师的讲述已经把他们吸引过去了。

讲述完了当地条件的艰苦,赫连老师给出了迷题的答案:这座小楼所在的地方叫做弥陀乡,地处偏远的吉林省东南部山区。

有了这段饱含感情的铺垫后,紧接着,赫连老师又抛出了今天演讲的另一个重磅炸弹:一位头顶“地中海”坐在一张破旧的桌子后面的医生。

我定睛一看,此人我再熟悉不过了,看到他的这一刻,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他不是别人,正是我无比崇拜的乡村神医——老潘。

老潘怎么会出现在赫连老师的报告上呢?我一时有点纳闷。

此刻看到的照片,只见老潘沧桑的脸上,显露着略带羞涩的微笑,同时,下巴颏上的那颗黑痣,就如抢镜般,很显眼地突兀在照片的最前缘。

我不知道赫连老师是什么时候拍的老潘的照片,也不知道他是如何获得这张照片的?

看照片上老潘的样子,跟他去进修时的状态差不多,我想应该是赫连老师向贾医生要的。

这个时候,赫连老师用激光笔指着PPT上的照片,介绍道:“我想我不用介绍,大家应该就能猜出来这位同志是名医生。”

“但是大家看他办公的环境,在与我们各自的办公环境相比较,大家能否感受出他的处境是多么艰苦,而他那乐观开朗的状态,却完全与他所处的环境不协调,甚至说格格不入。”

赫连老师话锋一转,继续道:“但是,就是在这么个环境里,他却被当地人称为神医。我要强调的是,这个神医不是贬义词,而就是真真切切的褒义词。”

“可能大家都不知道他是谁,但是如果你到弥陀乡去,你随便问起任何一位乡亲,他们都会滔滔不绝地跟你讲述很多这位医生的平凡而伟大的事迹。在这里我跟大家简单讲述下他的丰功伟绩。”

接着,赫连老师一边演示幻灯片,一边声情并茂地给大家讲述了关于老潘的过去与现在。

原来,赫连老师这次报告早已有准备,不知道他是从哪里得来的关于老潘的一切的,有些故事连我都不清楚,而赫连老师却讲的头头是道。

再次看到PPT上的老潘,除了有种特别亲切的感觉之外,我又特别悲戚心凉。

赫连老师口中讲述的老潘,有乐观向上的一面,有对待患者温暖和善的一面,更有他无可奈何,无能为力的地方。

这些年,老潘经治了无数的病例,也经手了很多稀奇古怪的疾病,有的老潘凭自己的本事救治好了,有的老潘根本无能无力,他只能耷拉着脑袋,无助地悲天悯地。

看有一张照片上的老潘,那是他在巡诊回来的路上不知被谁拍的,但是就是这张照片,却是故事最多最感人的。

照片上老潘沧桑不带一点微笑的面庞,向我们诉说着,他尽力了,没能救治过来他这次跑着去急救的病人。

他那沮丧悲观的神态一下子从照片上显现出来,让人心生悲悯。

其实,在座的各位,没有谁比我清楚老潘对于生命是何等的珍惜,对于患者是何等的真爱,而有的时候,他却真的毫无办法。

在这种情况下,老潘只能仰天长叹,无能为力了。

老潘的这种情怀,我是感触很深的,不管是在大战白瞎子抢救崔萍萍那个时候,还是怜悯贾颖因情割腕自杀的时候,老潘总是悲愤自己的无能,感叹弥陀乡卫生院的条件简陋。

所以,从老潘一次次地悲叹中,我才立下决心,一定要想尽办法帮助弥陀乡卫生院改头换面,至少要让它有点可以拿的出的条件,更好地救治一些病人。

只有这样,我们这些年轻人、老潘以及贾医生等大家的心里都会好受点,都会得到些安慰的,至少不会再悲天悯地了。

我在心中默默地感叹完了由于赫连老师的讲述引起的回忆后,紧接着看到幻灯片上的接下来这张照片,又有不一样的感觉想我袭来。

赫连老师讲述道:“这位医生在拼尽全力,用上了所有的救治手段,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以及针灸急救,正规持续的急救药物的输注,到最后,还是没能把这位患者留住。”

此刻,赫连老师讲述的这件事我不是很清楚,我没有亲身参与过,但是赫连老师讲述的声情并茂,让我无比感动。

这次的急救就像老潘曾经给我描述的他们大半夜的抢救丁莲她爹的那段差不多。

不过这次急救看样子,应该是在一处大田地里,有个农民模样的人,已经躺在地上不行了,而老潘带着贾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