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逐步恢复勘为用,初次交手落下风(1 / 2)
经过老潘,崔阿姨及其他人一段时间的料理照顾,我们几个逐渐恢复了点体力,初步有了一点人的模样。
我跟李亮是恢复的比较快的。
五天后,我们两个就可以下地溜达了,而小王跟小战他们两个还在床上躺着,不过不用打滴流了,也可以稍微吃点东西了。
看到这些,崔阿姨说:“别提我内心有多高兴了。”
半个月后,我们几个都基本痊愈了。
喝了这一场大酒后,就如同大病一场一样。
人就像被抽丝剥茧了的茧蛹,空有人的躯壳,没有人的灵魂了。
我们几个大病期间,乡政府多次派人过来探望我们。
还在我们昏迷期间,邓乡长就来看我们了。
后来又送来了一些补品让我们几个补补。
期间,乡政府过来探望我们最多的就是驻村干部贾颖跟宋伟健了。
他们两个来去成双配对。我问崔阿姨他们是不是情侣啊?崔阿姨回答的模模糊糊,也不确定他们是不是。
半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整个卫生院逐渐从我们到来时的兴奋热闹回复到了日常工作的压抑中来,这也使得我们认识到我们此次前来的使命还没开始就躺了半个月,真是有点给领导丢脸。
转眼间,东北的第一场雪终于在冬月的某一天的夜里下下来了。
初雪的夜晚格外寒冷,我们四个瑟瑟发抖地披着大衣围在锅炉房的门口,看老贾医生烧锅炉供暖。
老贾医生说:“农村就这点不好,不能像城市那样集中供暖,必须自己烧锅炉才行。”
原来整个卫生院的供暖是他们几个医生轮流烧锅炉完成的。
这么多天,我们几个就只躺着了,原来一点也没帮上卫生院什么忙,到还添了一堆麻烦,说起来更是愧疚。
这天,老潘又去王老四家打麻将了。
晚饭的点了,还没回来。
刘家妹妹做好了饭菜,招呼我们四个一起吃饭。
刚围上桌准备开吃。
从门口气喘吁吁地跑进来一个中年妇女。
进门就喊:“老潘,老潘,快救救我,快救救我。”
我们被她这冷不丁地一喊,吓出了冷汗。
还是刘家妹妹心神不慌。匆匆走到中年妇女身边说:“胖大婶,怎么了?有什么急事啊?”
中年妇女哆哆嗦嗦地说:“快叫老潘出来救救我。我家孙女不行了。”
当我们听到不行了之后,立刻觉得事情不妙。我迅速放下筷子,奔向药房,准备寻找急救药箱。
但是找了两圈,没看到急救药。正着急无措的时候,刘家妹妹大声喊道:“别在药房找了,快去老潘医生的屋里取那个绿箱子,跟我走。”
她说着话,就径直跑到老潘的屋里,从角落里抓起绿箱子就拉着中年妇女往外跑。
我们几个也茫然地跟着跑了出来。一出楼门口,就被寒风打了个激灵。我们几个都没穿厚衣服,又折回去穿上厚衣服跟着跑来了。
路上,刘家妹妹让我们抓紧时间给老潘打电话,让他快点去村西头的老赵家,就说有急诊。
我们几个跟着胖大婶急匆匆地来到她家。进了屋里,只看一个小女孩口眼歪斜的躺在床上,出气多进气少,怕是快不行了。
刘家妹妹着急地问道:“孩子怎么了?”
胖大婶已经吓得说不出话来了。
站在一旁的大叔哆哆嗦嗦地说道:“也没怎么啊,刚才还好好的,就刚才吃饭的时候,不知怎么的,就不行了。我的天老爷啊,这可怎么办啊?”
这时李亮问他:“吃什么了?”
大叔转身用手指了指桌子上的东西。
我大体扫了一眼,桌子上有炸花生米,土豆丝还有几碗米饭,一瓶豆腐乳。
看到这些,我一时也没想起来这些东西怎么会导致孩子不行了呢?
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老潘上气不接下气的跑了进来。进门就问:“孩子呢?”
刘家妹妹指给他看。
老潘医生一步来到孩子面前,看了看孩子的脸,又看了看桌子上的东西,就问老赵:“孩子是不是吃花生米了?”
老赵想了想,点了下头。
老潘说:“孩子是花生米卡着了,卡到喉咙里了。快,把孩子腿朝上,头朝下抱起来,用手掌拍她的后背。”
老潘在一边安排我们做的时候,一边把孩子拎着两条腿,竖着抱起来,并放在了自己的大腿上,用力拍打孩子的后背。
不一会儿,从孩子嘴里掉出来一粒花生米后,孩子也哇的哭了。
这时老潘又把孩子轻轻反向抱在自己怀里,对还处于茫然不知所措的我们说道:“孩子哭了就好了。”
白学了,白学了!
直到此时,我还处于茫然不知所措中。
后来回到学校后,每当想起这件事,就狠狠地掐自己的大腿,真是六七年的书都白读了,一个急诊都看不出来。
老潘轻轻地拍着孩子的头,对孩子说:“不怕不怕,有潘伯伯在,没事的啊。好了,不哭了,好了,不哭了。”
在老潘耐心地哄劝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