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拒绝劝降(1 / 2)
夏国,继承王位的明昇只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所有朝事均决于其母之手。
彭太后虽然是明玉珍的正妻,随夫君共同开创了明夏。可惜她只是个贤妻良母,并没有太多的治国能力。
明玉珍死后,十岁的明昇在左丞相戴寿、右丞相万胜的扶持下仓促登上王位。
彼时的左、右丞相尚能以大局为重,指派司徒邹兴镇成都,吴友仁镇保宁,司寇莫仁寿镇夔关,平章窦英镇播州,宣慰使荆玉镇永宁,商希孟镇黔南。
利用巴蜀独有的山川之险,明夏挡住了大元和明军的进攻,逐渐生出骄骄二气。
江山稳固之后,众臣开始争名夺利。尤其是万胜,更是自恃有治国之才,不把明昇和彭太后这对孤儿寡母放在眼里。
不久,知院张文炳因看不惯右丞相万胜的骄横跋扈上书弹劾。万胜得到消息,竟派人在上朝的路上刺杀张文炳。
此事被明玉珍的养子,内府舍人明昭侦知,立即劝彭太后除掉佞臣。彭太后遂招万胜入宫。随后,她在宫内设下埋伏,在崇文楼下缢杀万胜。
万胜固然可恨,但他却是明夏立国的最大功臣。
他在宫内暴毙,立即引发各方争议。
兔死狐悲的司徒吴友仁率先发难,以“清君侧”的名义攻打京师。
无奈之下,彭太后令左丞相戴寿前去讨伐。
谁知戴寿也不愿意被她们母子摆布,在前线作了个秀就回返京城。
不仅如此,他还替吴友仁带话说:“只要杀死明昭,天下定矣!”
眼见江山不保,彭太后母子哭哭啼啼地将明昭处死,失去了最后一位盟友。
从此,吴友仁和戴寿把持朝政,成为明夏的实际统治者。
朱国瑞攻下大都后,曾派使者给明昇送来一封劝降信。信中言道:“古之从政治国者,同力度德,同德度义,故而能身家两全,流芳百世,反之则败。
足下年幼,继承先人功业,占据巴、蜀,却不虑长远,盲从群属之言。诸愚自恃瞿塘、剑阁之险,妄想挡王师来袭。此为冥顽不灵、食古不化之言,定使足下蒙受伤害。
昔日占据巴、蜀两地之强者,莫过于蜀汉昭烈帝。彼时,帝有武侯辅佐,考核守官,训练士卒,物资不足,均取于南诏。但其仍朝不谋夕,勉强自保而已。
而今足下疆域,南不过播州,北不过汉中,以此求彼,相隔万里,遇有顽固背弃者方出兵征讨。
汝父与朕有旧,汝又年幼,朕实不忍出兵伐蜀。汝年幼,尚不知张、陈之辈的实力均在明夏之上。而如今,吴、汉安在?汝自当三思!朕在南京恭迎世侄前来。”
看罢书信,明昇和彭太后抖成一团,半晌无言。
吴友仁一把抢过书信,迅速阅读起来。
看罢,他将信扔在地上,大声吼道:“狗屁明皇,真是痴心妄想!凭他的那点军队也想攻克巴、蜀,简直是在做春秋大梦!”
戴寿捡起书信仔细看了一遍,皱眉说道:“吴大人,大明有精兵百万。以大元、东吴和陈汉的强大,尚且不能与之相抗,何况咱们巴、蜀两地。一旦明军倾力来攻,咱们岂不是以卵击石?”
“谁是卵还不一定呢!”吴友仁不屑地看了他一眼,“巴、蜀依山傍水,非中原之地可比。不说别的,只要用铁索横江,即可阻断瞿塘峡口。咱们可以对外结交朱元璋和大元,对内加快修整军备,完全可以抵挡百万大军。
更何况,你以为他攻下大都就高枕无忧了。据某所知,辽东还有纳哈出的三十万大军。北平之外,察罕帖木儿正在纠集人马准备南下。山西的朱元璋刚击败明军主力,收服了李思齐和张良弼。
不说别的,广是这几路强敌也够他忙活一阵的。以某看,他这就是在虚张声势,想让咱们不战而降。”
他的话博得在场众臣的一致同意。多年的平静生活,已经让明夏诸将失去当初的谨慎。在他们心中,川地之险足以抵御百万大军。
惊魂未定的彭太后颤颤巍巍地问道:“吴爱卿,咱们当真可以守住巴蜀,挡住明军的虎狼之师?”
“那是自然!”
吴友仁拍着大肚子夸下海口。
其实,他也没有战胜明军的把握。但好不容易成为无冕之王,他不甘心就此交出权力。朱国瑞的信是写给明昇的。信中对他的安排只字不提,明显没安好心。
对此,吴友仁怀恨在心,坚决反对投降大明。
在一番歪理邪说的蛊惑下,彭氏母子勉强同意。吴友仁逼着戴寿给朱国瑞写了封回信,将大明贬得一无是处。
写完书信,吴友仁命令莫仁寿和邹兴驰援瞿塘峡。夏军北倚羊角山,南倚南城砦,凿穿两岸石壁,牵引铁索成为铁桥。铁桥上安放木板,板上置炮,设为临时炮台。有了这条坚固的防线,吴友仁自以为可以高枕无忧。
大明宫中,接到回信的朱国瑞勃然大怒。张胜的女儿——自己的义妹惨死明夏,他早就想报此血仇。要不是刘伯温等人劝他不要轻启刀兵,他早就命令大军杀入川地了。
如今明夏断然拒绝投降,正好给了他报仇的借口。他命令朱文谦和朱文英率军出城,与襄阳路的缪大亨联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