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自有安排(1 / 2)

加入书签

失去未必是坏事,下一站或许有更美好的在等候。

生命中的所有,都要安然接纳。不管好的不好的,先接受,后修正。

生命中出现的,都是自己吸引和塑造的,心灵的高度决定生命的维度。幸福、健康、财富都不是追求来的,而是自己成长后吸引来的。

文字很浅显易懂,但给我的共鸣,以及共鸣后,带给我方向性的启发是真实不虚的。

这里,还要简单交代下,我之所以会看到这篇文章的来龙去脉。因为,最近为工作的事情,还是挺焦虑的。而这位做心理咨询相关公益性事业,也是我今早才加的。我之所加她,又是因为我曾经老单位的一个同事,就在前天,把我推荐到了,这个朋友创建的一个心理咨询互助的平台的公益事业的微信群里。但加了这个群后,我并没去过多关注。

但就在今天早上,我略带焦虑的我,打算刷刷朋友圈,看看能否找点缓解焦虑的信息时,我看到这位朋友在公益事业群发了一条,消息内容也就分享上面所说的这段小短文。抱着好奇,和有点自以为我可以做到内心波澜不惊的心态,点开了这段短文。

那么,回到这条短文,的第一句:

生命中的所有,都要安然接纳。不管好的不好的,先接受,后修正。

实际上,看到这段话的到,我自认为里面的道理,我都懂,以前也看过类似的说法,包括佛家的,包括现在市面上很流行的“正念的观察”,但不经历事情的历练,那个道理就只是纸上的那一句话罢了,感触也就是感触,到头来和自己不想干。

同时,就是即使我们感觉懂,也会有感触,但在现在这个快节奏,信息泛滥的时代,我们总会被日常的纷扰的各种事情,所牵绊,分心,然后焦头烂额,而逐渐忘却了自己曾经记得的"实用的人生道理"。

同时,也好比学习知识点一样,如果,没有人去时不时的提醒你,给你那么点一下,那些知识点,终究抵不过我们“记忆的消失规律”,而最终会被遗忘掉。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你手上便没有可以用来针对性解决该问题的知识点了。

而今天,就在这个当下,我突然感觉对这段短文有了交集。因为,这段话,又一次点醒了,我曾经懂得的道理,且还有产生联想。

因为,我立刻就联想到,现在的我,不就是,还没有完全接受所有的一切么。如果接受了,我又怎么会那么焦虑呢?

再读第二段短文:

“生命中出现的,都是自己吸引和塑造的,心灵的高度决定生命的维度。幸福、健康、财富都不是追求来的,而是自己成长后吸引来的。”

读完这段后,我知道其中的意思就是在告诉我,我当下经历的一切好的不好的,不能怪别人,也不怪命运。实际都是我自己过往的思想,性格,行为等决定的。

我现在希望尽快改变当前的局面,但我也知道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好事,任何转变,都需要一个时间和努力的积累过程,只有坚定地朝着自己所想要的,而且是正向的事情努力,坚持去做,我所想要达成的结果或者愿望就一定会被吸引过来。

举个最切近,实际的例子,就是:我为什么会加入这个群?事实上,加入这个群,我现在想来,也是因为被自己的初心给吸引过来的。

一方面,就是因为我有认识的朋友加我进来,朋友推荐,我自然会考虑下,但未必会互动,或者写下这么多敢想;

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就是我其实在思考做些职业,或者至少兴趣爱好方面的努力,看看是否可以做出点东西。

因为,我现在也在自学一些心理学的东西,并想未来能够通过这个写从写作入手,能够助人,自助。而在这个过程中,我真的发现,最快乐的莫过于帮助别人成就,然后自我也实现成就。只有那种不计回报地做一件事,你才能真正收获自己想要的所有东西。这个道理,我虽然没有完全得到验证,但通过我看一些身边朋友的成功的事情,以及自己这两天做的一些事情。

比如,前两天,我写自己的自媒体文章,我完全抱着分享的态度写一些文章,发现最后就能得到很好的阅读和反馈。但当我有点抱着转流量,想着商业变现的想法去写一些东西,就发现阅读量寥寥无几,因为自己读了也发现,文章干干货少,功利味道重,因为我是带着功利心去做的。

所以,回过头来,我之所以,有感触,就是因为,我明白,这不就是在再次提醒我,接受当下的一切,接受了,也就不会焦虑,因为都是自己吸引来的,然后,再拿起自己真心喜欢的兴趣,想做的事情,抱着初心,努力去做好,坚持下去,终究会有自己想要的收获的。

所以,今天的这段短文的出现,对于我来说的确不是偶然。

所有的人生哲理,他们的产生不是简单的为了疗愈人们,更不是仅仅止步于鸡汤文,而是更多的可以给予人们一种内心的力量,和经历世事后的,让人们从心智层面,得到更多的成长,从而可以更加从容地应对生活。

由此,我在想,所谓人生的哲理,应该是只有遇见懂它的人,才会产生心理上的“化学反应”。而我就是那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