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太宗意外耶律算(1 / 2)

加入书签

宋朝皇帝被害死,耶律隆续感觉到了这个对于他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机,不过这个也是以后的事情。也是得到了机会,他心里有了想法。不过这种杀人,也不是以前那种杀人,具体的还要看怎么操作哦!

梁冀杀了汉质帝,因为他觉得汉质帝人小鬼大,不好控制。汉质帝刘缵是汉朝一个不受宠的皇子,因为自己的母亲地位低微,所以刘缵一直就不在皇位继承人的考虑范围内。当时国家朝政被梁太后控制,梁太后有一个哥哥梁冀在暗中辅佐梁太后,两人在汉冲帝去世后就思索让谁继承皇位,选的这个人一定要比较好控制才对两人有利。

当时有两个人选,一个是刘蒜,一个是刘缵,刘蒜比刘缵年龄大。朝中大臣大多赞同立刘蒜为帝,毕竟刘蒜年岁大,有做决定的能力。梁太后和梁冀当然不能同意了,显然对他们来说刘缵是最好的选择。最终在两人的扶持下刘缵登上了帝位,可是这个年仅八岁的刘缵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好控制。

刘缵虽然年龄小,但是因为从小见惯了人情冷暖所以成熟的比较早。刘缵早就知道梁太后和梁冀的阴谋,他只是不点破而已,他知道自己是个没有实权的人,想掌权还要等很长时间。刘缵毕竟是个少年,心性还是没有被磨练出来,有一次梁冀在朝堂上出言不逊,刘缵看不惯就说他跋扈。

梁冀惊奇于这小孩的聪慧,他意识到刘缵已经不是能任人摆布的人了,于是他决定杀了刘缵。梁冀思来想去决定指使刘缵身边的人在刘缵的食物里下手,刘缵吃了有毒的食物不久就肚子疼痛不堪,而梁冀就看着,不去请太医,活生生的人就这样在他面前死去。

得罪小人事非小,不当皇帝不要紧,只怕性命也难保。

汉质帝年少而聪慧,对外戚梁冀的专横行为,十分看不惯,当着众臣的面,直呼梁冀为“跋扈将军”,梁冀又恨又惊,派人下毒,皇帝吃了毒饼,十分难受,急召太尉李固,欲其救之,梁冀当面拒之,不久,帝毒发身亡。梁冀对宫廷内外,控制极严,皇帝的一举一动,皆在其掌握之中,所以皇帝的生死尚在他的掌控之中,他又怎么会把群臣放在眼里。

汉质帝去世,众臣欲立清河王刘蒜为帝,梁冀和宦官曹腾却坚持要立蠡吾侯刘志为帝,把反对自己的太尉李固免职,强行立刘志为帝,这就是汉桓帝,东汉末期两大昏君之一。

太监、外戚狼狈为奸,陷害忠良,趋炎附势之徒不惜落井下石,胆小怕事者,沉默以对,使权臣日见骄狂,不可制也。身为司徒的胡广、司空赵戒在强压之下,忍气吞声,不敢再持异议。

东汉三角关系,朝臣、外戚、宦官各成一体,复杂而脆弱,合纵连横,不断上演,不是外戚联合朝臣,反对宦官,就是宦官联系朝臣,反对外戚,所以,执政者犹如走马灯似地换来换去,执政者防不胜防,这其中朝臣的地位处于弱势,任由其他两派势力操纵,这其中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他们与皇帝的关系没有外戚、宦官与皇帝关系密切,二是朝臣不是铁板一块,中间有太多投机分子,谁的势大就倒向谁,毫无人格底限。朝臣中也不乏忠正之士,他们和外戚、宦官的关系,形同水火,所以,他们之间的争斗,几乎与东汉相终始。

梁冀夫妇,胡作非为,无法无天,其行为天怒人怨,岂有不败之理,只可惜平民百姓之遭罪。

太监与朝臣间的争斗不绝,强权之下,必有勇士要冲破罗网,与之抗衡到底。

郭亮、董班、杨匡皆正直感恩之人。梁冀杀太尉李固、大鸿胪杜乔以立威,暴尸街头,李固弟子汝南郭亮、南阳董班以及杜乔故吏陈留杨匡,皆抱尸痛哭,守丧十二日不去,多次上书,要归葬李、杜二公骸骨,终得太后许可。

皇甫规为人忠直,守边多年,边境安宁,但不屑与小人为伍,中常侍徐璜、左悺多次向其索贿,皇甫规均不予理采,徐璜、左悺向皇帝打小报告,诬陷皇甫规,被皇帝免职下狱,众臣及太学生齐向皇帝辩冤,虽然免除牢狱之灾,但也不得不归家养老。这种坦荡之人尚为小人所害,实为可惜,可叹,世风如此,何君子难为也?

大丈夫行事,当决则决,不要心存得失之心。

朱穆执意,向皇帝屡屡建言,限制宦官权力,皇帝不听,宦官们多次威胁,朱穆始终不肯屈服,坚持己见,表现得格外刚正无私,实为人臣之楷模。东汉吏治腐败,直臣史不绝书,朱穆犹如**中一只不败的鲜花。

权臣虽胡作非为,但对名士心存敬畏之心,还不敢任意杀之,较之后世,犹有可称道之处。

乱世用重典,盛世平冤狱,量刑要适度,不可以人废法,要法治,不要人治。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学生运动自东汉始,可见东汉自开国之君刘秀订立法度,优待儒生,可见政治之开放较之后世要好得多。

社会风气正,能养直言敢谏之士,东汉时期,专制未久,战国游辩之风,尚未尽去。

刘陶以学生的身份,议论时政,大胆直率,评点人物,以积极入世的态度来从政。

为将者,为胜敌,不择手段,将者,统兵在外,外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内能讨平反贼于域内。

种暠为将,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