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历史君王的猜忌(1 / 3)
从古至今君王猜忌心很重,尤其是历史上宋太宗赵光义猜忌心那是非一般,这也是或许人为的还是特别的厉害呢?举个例子,公元976年十月,赵匡胤突然驾崩,享年50岁。他的弟弟赵光义即位,就是宋太宗。不是赵匡胤的儿子即位,而是他的弟弟,这在历史中引起很大风波,普遍认为是赵光义阴谋篡位所致。
从很多历史记载中,无论正史还是野史都对当时赵匡胤驾崩的那天晚上所记录的事情很是蹊跷。《资治通鉴》记载,那一天晚上,赵匡胤联系赵光义到皇宫一起看歌舞喝酒,喝酒到正浓时,辞去服侍的太监和宫女,两人一起说话,并且中间声音很大,还有争吵声,还夹杂着斧头砸东西的声音;第二天,传出赵匡胤已经驾崩。赵光义手捧圣旨宣召传位给自己。就在赵匡胤的灵前宣召继承了皇位。
从以上的简单记载中,可以分析出几个问题点:
1.赵匡胤当时很年轻,仅仅50岁;
2.赵匡胤当时很健康,甚至还要跟赵光义一起喝酒,并一直喝酒到深夜;说明赵匡胤无病而终;
3.两人中间有过争吵;两人的争吵有声音,不过当时的太监和宫女不敢上前;
4.两人争吵过程中有打斗等异常的声音;
5.赵光义第二天就宣布自己即位,并且是在赵匡胤的灵前;并没有传位于赵匡胤的儿子。
赵光义第一个知道驾崩的消息,并提前控制了宫廷内,及朝野各个重要关口,并没有出现较大的风波;
事后,赵光义死后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并没有传位给赵匡胤的儿子,这个时候赵匡胤的儿子已经成年,
赵匡胤的儿子下场很惨。赵德昭于979年自杀;赵德芳981年得病突然暴死。
从以上记录,那个“烛影斧声”那晚大概发生的事情,那一天,赵匡胤招来赵光义就是有重要的事情商量,这个事跟“杯酒释兵权”有关。
赵匡胤坐上皇帝后,喝酒的时候让跟随自己的将领放弃职务,领取高额的金银财宝到民间做平头老百姓,经过多次的这种操作,基本上跟随赵匡胤的将领都对赵匡胤没有了威胁。但是,还有一部分人,赵匡胤迟迟没有下手,这就是以赵光义为首的赵家人。为了维护自己的皇权,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将来顺利继位,赵匡胤最终做出了选择。
那一天就是要跟赵光义说,让他放弃军权,去做老百姓。而早看到朝廷变化的赵光义,明白赵匡胤心思和手段的他,表面上答应了赵匡胤,然而,他趁赵匡胤喝酒喝醉的时候,用自己的随身的匕首,失手杀死了赵匡胤。并马上回到自己的府内,安排自己的手下,迅速控制了皇宫大院,及开封府内所有治安。第一时间带兵赶到皇宫后,宣读自己写的皇帝诏书,称赵匡胤传位于自己。包括皇后、太子及朝廷大臣谁都不敢反对。顺利的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赵光义就是后来的宋太宗。提到宋太宗赵光义,可能大家都会想到斧声烛影和高梁河之败,毒死李后主,还有那幅著名的《熙陵幸小周后图》。似乎在大家眼中赵光义是个一无是处、荒淫好色、多疑阴骘的人,难道他真这么一无是处吗?他真实的样子是什么样呢?
宋太宗的功业
太宗最大的功绩,应推基本实现统一和重视发展文化事业两项。这两项事业对于当时的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有利的影响。
1、实现统一
太宗取消了节度使领支郡的权力,全部州军都直隶中央,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太宗先后迫陈洪进献出漳、泉二州,迫钱俶献出吴越十三州、一军,又攻灭北汉,得十州、一军。到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基本实现了统一。
其后,河东、河北虽常被兵,陕西、西川亦有兵灾,但赵宋皇朝的大部分疆土却处在统一、和平的状态下。太宗继续执行太祖时期的鼓励垦荒的政策,下令:“所垦田即为永业,官不收其租。”至道元年(995年)又下诏“州县旷土,并许民请佃为永业,仍蠲三年租,三岁外输二分之一。”与太祖时一样,“州县官吏劝民垦田之之数,悉书于印纸,以俟旌赏”。太宗时期的垦田数比太祖时期又有所增加。太祖末年是二百九十五万二千三百二十顷六十亩,太宗末年是三百一十二万五千二百五十一顷二十五亩。数字虽不一定可靠,但可以反映出垦田数增加的事实。
2、发展文化事业
太宗重视发展文化事业,成就颇大。
赵光义
五代时期,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为三馆,在右长庆门东北,仅有小屋数十间,湫隘卑痹,仅蔽风雨,周庐徽道,出于其旁,卫士驺卒,朝夕喧杂,每受诏撰述,皆移他所。太祖时期,未尝改作。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太宗幸三馆,顾左右曰:“是岂足以蓄天下图书,待天下贤俊?”即日诏有司度左升龙门东北车府地为三馆。
命中使督工徒,昼夜兼作。其栋宇之制,皆太宗亲所规划。自经始至毕功,太宗两次临幸。轮奂壮丽,甲于内庭。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二月建成,太宗乃下诏曰:“国家聿新崇构,大集群书,宜锡嘉名,以光策府,其三馆新修书院宜为崇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