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郡主威武 第134节(1 / 5)
太后与李嬷嬷都不知道,这小邓子早就反水了,如今在宫中太后威势一日不如一日,而隆兴帝春秋正盛皇威日重,有点子头脑的人都知道应该跟着谁比较有前途。所以小邓子一早就向陆柄投诚,把李嬷嬷如何如何收买他之事和盘托出,陆柄便命小邓子将计就计,与慈安宫依旧保持秘密联系,好把必须传递到太后跟前的消息不着痕迹的传过去。
“怎么会这样?铖儿他还不到四十啊!怎么就能得了重病……”太后的眼泪哗哗的涌了出来,哭的那叫一个肝肠寸断。李嬷嬷也落了泪,她边哭边小声劝道:“娘娘您别哭,到底是怎么个情形小邓子也不是很清楚,得先把情况彻底打听清楚才行,若王爷真的病重了,那得赶紧接回京城来治病啊,蜀中那地方能有什么好大夫!”
太后忙擦了泪,连连点头道:“对对,正是这话,快给哀家更衣,哀家要去见皇帝,叫他派人把铖儿接回来。”
太后听说吴王病重乱了方寸,李嬷嬷却没乱,她忙低声劝道:“娘娘,可皇上若是问起您是怎么知道王爷病重的,您该怎么说呢?”
太后先是一愣,继而咬牙道:“哀家顾不了这么多了,皇帝若是说三道四,哀家就去哭太庙!”
话说到这个份上,李嬷嬷知道太后心意已经决,她再说什么也没用了,便赶紧服侍太后更衣。梳头之时,李嬷嬷小心翼翼的建议道:“娘娘,不若请皇上到这里来?”
李嬷嬷点点头,急急说道:“好,快打发人去请。”
还在御书房中的隆兴帝听罢小太监的禀报,只假意皱眉问道:“太后可曾说有何要事?”
小太监哪里能知道,只老老实实的跪着回禀说不知道,隆兴帝便也不再问,只带了陆柄前往慈安宫。
太后坐在宝座之上,一看到隆兴帝走进来,便心急火燎的问道:“皇帝,如今离圣寿节越来越近了,吴王那里可有什么动静,按说现在他该在路上了。”
隆兴帝只做出忧心忡忡的样子,沉郁的说道:“吴王去国多年,朕也极为想念于他,原本以为此次圣寿节能兄弟相聚,可是……唉,真真是造化弄人,谁能想到吴王弟比朕还小十岁,却生了重病起不了床呢?”
“铖……吴王真的病的那么厉害?”太后竭力控制住自己,才算没有说漏了嘴,只是语气里的担心关切是怎么都隐藏不住的,隆兴帝可从没听太后这样关心过自己。
“是,先前朕得了吴王奏报便有些不安,特意命煜儿带着石院判去蜀中探病,今日煜儿的折子刚刚送到,吴王的情况果然极为不好。”隆兴帝语气很沉痛,仿佛吴王马上就要断气了一般。
太后心中一阵剧痛,不由死死攥住李嬷嬷的手臂,用力之大让李嬷嬷都疼出了一身冷汗,不用察看李嬷嬷都知道自己的手臂铁定被太后捏出了瘀伤。
“这可如何是好,皇帝,吴王也是皇家子孙太祖后裔,可不能就不管他了!”太后颤声叫了起来。
隆兴帝为难的说道:“太后以为该如何办呢?”
太后立刻说道:“皇帝何不派人将吴王接回京城治病,天下最好的大夫都在京城太医院,那蜀中能有什么好大夫?”
隆兴帝点点头道:“太后说的有理,只是吴王病的厉害,已经上了折子请求不进京朝贺,朕念他病体缠绵,正有允准之意……”
“不行,一定要接他回来……”太后失态的叫了起来。
李嬷嬷忙暗暗碰了碰太后,太后方才收敛了些,垂眸缓声道:“吴王病重,正是皇上彰现手足情深的机会,老五正在蜀中,何不让他护送吴王进京,岂不是很便宜?”
隆兴帝皱眉道:“太后之意甚好,朕只怕吴王不愿给朕添麻烦,执意不肯进京,朕也不好下旨勉强于他。”
太后急道:“皇上只要下旨诏吴王进京,他是一定会来的。”
隆兴帝点点头道:“若果然如此便最好不过了。”
太后听隆兴帝松了口,忙说道:“皇上快去拟旨吧。吴王幼时哀家也曾养过他几日,哀家给他写封信,有皇上的旨意与哀家的信,吴王一定会进京的。”
隆兴帝微笑道:“就依太后之命,朕这便回去拟旨,与太后的信一起发八百里加急送往蜀中。”
太后暗暗松了口气,立刻说道:“好,哀家这便写信。皇帝先回去拟旨吧,信写得了哀家让人送过去。”
隆兴帝微微躬身告退出了慈安宫,回御书房拟旨,果然只过了半个时辰,太后便派人将密信送了过来。信并没有封口,以示信中并无不可告人之事。
隆兴帝看罢太后所写之信,信上字字真挚,句句都在劝吴王回京治病,隆兴帝看后命陆柄传来一个专门擅长模仿笔迹的太监将太后的信誊写一遍,两下相对一比,果然极为相似,如同出自一人之手。隆兴帝再想确认没有不妥之处,才命人将太后之信连同重新拟好的圣旨以及给庄煜的太子手书一并封好以八百里加急发往蜀中。
纵然是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传送奏折与圣旨,这一来一回要也十余天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蜀中吴王府可谓暗潮涌动,私下里的好戏就没有断过。
先是唐侧妃请来了唐门的唐六奇长老为顾山解毒,唐六奇前前后后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