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烽烟不弃 第120节(2 / 2)

加入书签

年仅三十六。

当报信的兵士站到孔明面前,告知他此事时,他勾连着的笔墨停顿了片刻,而后才是悠然自若地抬首,莞尔一笑道:“知晓了。”

那时,我正跪坐于他身侧,陪伴重伤初愈的他处理政务。我看到了他的停顿,也窥探到了他笑容之下的慨然长叹。

其实,周瑜与孔明的交情到底有多好,我并不知晓,但,就只是猜想也可以体味到那种惺惺相惜着实令人向往。所谓惺惺相惜,并不仅仅是指周瑜经天纬地,可与孔明一较高下,还是指他们同好风雅,擅鸣琴长啸。

我想,这种知音之情,是往后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给予孔明的,不论是日后江东的新起之秀陆逊,还是如今渐趋强大的司马懿。

相同的,周瑜亦然。

待兵士退下,我悄无声息地搁置下手中的事务,望着他平静无波的面容,缓缓说道:“出使江东时,周瑜猜出了我的身份,托我转告你,若是他死了,没能同你一决高下,乃是他此生最大的遗憾。”

说着,我靠近覆上他修长的手,认真询问:“孔明,你是不是很难过?”

那种失去好友的难过,堪比于失去亲人。可是,他却笑得深了,左手不紧不慢地将毛笔在笔架上置放好,右手反转,轻轻回握我的,笑言:“妻女兄嫂弟妹皆好,士元也还没死,我难过什么?”

“我与周公瑾可没有那么深厚的交情。”他解释,唇角上扬到恰好的角度,语调轻快,“君子之交淡如水,即便犹如知己,倒也还不至于为他的离世而难过。”

“此事,我有的不过是叹惋,惋惜江东损失一员猛将,也惋惜他那样的人而立死去实在可怜。”接连着,孔明用三句话同我言明他的感受。

他很淡然,面对周瑜的死很平静,没有我想的那么悲伤,也没有表面上的那么欢心愉悦。他以一种全然看开的姿态看待身边所有除却家人外的人的生与死,起与落,偶有叹息,却绝不因此影响心态。

这般堪称绝情的姿态让我感受到了他曾经经受过的苦难,无数次的渴望,无数次的破灭,无数次的死亡,无数次的心伤。所以说,这个世界上,无情之人未必真的无情,而是学会了在横流的七情六欲中寻找最为安好的出路。

同时,我也希望自己会有成为孔明那么的一日。

“不过,前往江东吊唁的心绪还是要有的。”深意一笑,他缓缓地温暖着我的手心,说道:“久为男子的你似乎还要再忍受几日,随我去趟江东。”

我点头,想笑却笑不出来,便低声说着可以让自己愉悦起来的事情,“或许,还可以遇上士元,同他好好相聚一番。”

据我记忆,历史上护送周瑜遗体归吴郡的乃是身为功曹的庞统。

然而,事实上,这件事愉悦的是孔明而非我,只听他低笑出一声,“周公瑾既死,士元便再无理由留在江东,恐怕无处能去的他可没有心思同你我相聚,又或许待你我去到江东,他已是为着投主奔波离开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