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服(1 / 2)

加入书签

玉潭村是依着险峻的玉潭峰而建的一个小村落,这里距离最近的桐溪县有约莫二十里的路,常住人口在百户以上,算是桐溪县附近发展得较好的几个村落之一。

说起来,真正让玉潭村远近闻名的除了村里秀丽的风景外,便是一方水土养出来的玉潭人了。

这里的玉潭人不指别人,指的便是住在村西那个挡不住风又遮不住雨的茅草屋里的柳玉。

柳玉是玉潭人,前阵子刚满十六。

别人的十六是修屋盖楼娶妻生子享受人生三大喜事之一,柳玉的十六却是被把他从小拉扯长大的姑姑从家里赶出来自立门户。

可要说柳玉的姑姑有多好,那也不见得。

十六年前,柳玉他爹抱着刚出生的柳玉从京城回到玉潭村,听说在外面发了小财,还带了不少银两和几张地契回来,可惜也不知在外面受了什么累,柳玉他爹身子亏空不说,不出一年便撇下襁褓中的柳玉撒手人寰了。

之后,是柳玉的姑姑柳春华收养了柳玉。

不过在收养了柳玉的同时,柳春华也私吞了柳玉他爹留下的银两和地契。

柳春华并未将柳玉视如己出,她有个和柳玉一般大的儿子,她把自己儿子宠得娇纵蛮横,不仅平时干活少,而且吃穿用度都在村里数一数二。至于柳玉,从小到大都被她当成下人呼来喝去,吃着最少的饭,干着最多的活,还捡着她儿子不要的破衣服穿。

直到柳玉年满十六,柳春华迫不及待地用五两银子打发走了柳玉。

五两银子又能做什么用?

搭完屋子后,剩下的怕是连柴米油盐都不够买。

当时这件事在玉潭村传得沸沸扬扬,大家又不是傻子,怎会看不出刘春华在打什么算盘?

无非是担心柳玉长大后有了自己的想法,向她讨要自己爹留下的钱财罢了。

可柳玉哪里是那样的人?

整个玉潭村里,最好脾气的人就是柳玉了。

张婶子和王婶子两家人的屋子就在柳玉的茅草屋附近,前阵子柳玉东奔西跑地找来材料搭建茅草屋,她们两家人着实出了不少力气。

她们本是瞧着小孩可怜,想着既然成了邻居便多帮衬一下,结果小孩还是那么客气,非要干点活来回报,今儿一大早便来收走了她们家里要洗的衣服。

她们刚去地里给各自家的男人送完吃食,正站在路口聊着柳家的事,余光中忽然瞥见一道背着背篓的身影走来。

张婶子转头看去,很快露出和蔼的笑容:“是小玉啊。”

来人正是她们方才议论过的柳玉。

柳玉个子不高,只比两个婶子多出一点脑袋,长得很瘦,腰肢不盈一握,身上穿着一件和他身后的背篓格格不入的青色衣裳,由于他的身材撑不起衣裳,让衣裳看上去有些松垮。

然而即便穿得不伦不类,也挡不住两个婶子的目光直往柳玉脸上飘。

原因无他,只因柳玉长得太水灵了,巴掌脸,小翘鼻,皮肤白得在阳光下跟剥了壳的鸡蛋没两样,还有那双被长睫遮挡的乌黑眼眸,亮晶晶的,水盈盈的,好看极了。

当他笑起来时,一双眼睛也不自觉地弯了起来,叫人看着心生欢喜。

柳玉停下脚步,细声细气地喊:“张婶子,王婶子。”

“诶!”张婶子被喊得心花怒放,低头在手腕间挎着的竹篓里翻找了一会儿,翻出一块被芭蕉叶包着的米糕。

这块米糕是她家男人特意留下的,说是让给她家最小的儿子吃,可那小子皮得很,这会儿也不知跑哪儿野去了。

张婶子不由分说地把米糕塞到柳玉手里:“婶子这里还有一块米糕,你拿着。”

柳玉受宠若惊,下意识地推拒。

可张婶子态度强硬、不容拒绝,她看了眼柳玉背上装满衣服的背篓,里面还有她家的衣服:“你这是要去河边洗衣服吧?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衣服?”

柳玉双手捧着米糕,小声解释道:“我还从村长那儿拿了几件脏衣服。”

这是村长帮他找的活儿,洗一件衣服能拿四文钱。

张婶子一听便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了然地点了点头:“那快去吧,免得太阳下山了。”

柳玉把包着米糕的芭蕉叶团揣进怀里,紧了紧背篓的绳子,向张婶子和王婶子告完别后,加快步伐地往河边去了。

张婶子和王婶子看着柳玉远去的身影,不约而同地摇头叹息。

“多乖的孩子啊。”

“也就柳春华狠得下心来欺负了。”

……

柳玉要去的河边在村南的玉潭峰脚下,是玉潭村里唯一的一条河,大家都把那条河喊做玉潭河。

玉潭河很宽,尽管水流颇急,可水位较浅,村里人都喜欢来这里洗衣服。

不过现在正是大家忙碌的时候,来河边洗衣服的人少,柳玉远远地只瞧见了一个人的身影。

那个人蹲在河边,正在用棒槌捶打平铺在河边石头上的衣服。

柳玉认出了那个人,他放慢脚步,犹豫片刻,走过去喊道:“连才。”

那个人叫卢连才,是柳玉姑姑的独子,只比柳玉小三个月。

卢连才向来不爱搭理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