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感觉(1 / 3)
横店的天气并不大给面子,徐容前脚刚到,后脚就下起了雨,透过窗户玻璃望去,天际一片烟雨迷蒙。
发布会定于下午两点举行,剧组的女一宋嘉来的稍晚一些,她没在剧组安排的酒店住, 而是自己找了一个条件更好些的酒店。
这也是惯例,因为正常情况下,剧组选的酒店规格一般不会太高,但也不会太低,只是《潜伏》剧组限于预算,打破了常规, 宋嘉选择另开酒店也是应有之义。
唯一就是要辛苦她的助理, 得每天披星戴月的两头跑。
助理不住剧组安排的酒店只能自掏腰包。
当宋嘉到了酒店,看着徐容的精气神, 她眼睛眨了眨,在过往,她对徐容的印象绝大部分都是“老实巴交”且“有点小聪明”,可是再一次见,她发现过去的印象存在某种程度的偏颇,因为那是朱传文。
在见徐容之前,她一直好奇徐容会怎么塑造年轻、谨慎、圆滑而又天真的余则成,甚至怀疑他到底能不能演下来,在见面的那一刻,她突然不怀疑, 也不好奇了。
“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
宋嘉瞧着徐容笑,并且只笑了一半的模样,道:“你总是这么做时间长了精神会出问题的。”
徐容摇了摇头, 道:“我接的戏不多,一年两三个,没什么问题。”
“其实我觉得你可以考虑考虑一年只用心拍一部,其他的别那么投入。”
“谢谢, 我会考虑的。”徐容尽管心里不太认同, 但是嘴上仍表示着感谢和对建议的接受。
这段时间他看名人传记,对不同年龄段、阅历的人的心理有了点大概的了解,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做事的技巧。
看卓别林的传记时,印象比较深的有这么一个故事,一次卓别林饰演一位长途跋涉的徒步旅行者。
为了充分展现出角色的疲惫,卓别林特意把鞋带松开,显得全身都松松垮垮。
这身打扮被他带领的实习生看到后,立刻上前好意提醒他:“老师,您的鞋带松了。”
卓别林听后连忙道谢,并弯腰把鞋带系上。
实习生也因为自己的好意提醒,而觉得十分开心,但实际上,他并不知道卓别林解开鞋带是有意为之。
同样,卓别林也没有趁着这个机会教育学生表演的技巧。
这一幕被场内的一个记者看到,在节目结束之后,就前去请教卓别林:
“你为什么没有当场教这位弟子, 解开鞋带是为了更贴合角色, 反而是听了他的建议系上鞋带呢?”
卓别林答道:“别人的好意必须坦率接受,要教导别人演戏的技能, 机会多的是,在今天这种场合,最重要的是要以感恩的心去接受别人的好意,并给予回应。”
“否则下次,即使你犯了错,人也未必会提醒,因为也许对方会认为你不见得认为那是好意。”
卓别林的成功难以复刻,但一些做事的哲学却是可以借鉴的。
至于做人,徐容有自己的坚持。
制片组、导演组加上徐容、宋嘉几個人在酒店左等右等,眼瞅着时间就要到了,可是约好的三家媒体连个影儿也没见着。
“张制片,这都马上开始了,媒体,不会不来了吧?”肩宽背阔的姜伟伫立在窗前,望着房间外的瓢泼大雨,低头瞥了一眼手腕后,扭过头来向张晶低声询问道。
尽管徐容认识的两个姜伟的职业大致相当,但是性格上却是大为迥异,眼下的姜伟话不多,多数时候沉默寡言、不苟言笑,而一张嘴,往往又总是能够切中要点。
这大抵也是《潜伏》这样的好本子投资规模小的原因之一,若是姜伟能吹会侃,拉投资的时候把PPT做的足够漂亮、高端,再展望展望未来收视如虹的美好图景,加之过去的履历,忽悠来几千万应当不是什么难事儿。
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也不能不说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说话总能切中要点,有时候也会捎带着切中痛点,但是姜伟很有自知之明,如非必要,多数时候,他都保持着缄默。
张晶捏着手机,望着房间内众人投来的视线,镇定地道:“我再打电话问问。”
“喂,哎,我是张晶。”
“......”
好一会儿,挂断了电话之后,张晶勉强笑了一下,道:“大家,先回房间歇着吧,因为天气原因,约的记者可能赶不过来了。”
徐容跟宋嘉对视了一眼,都没言语,天气原因,实在有些太过荒谬。
回到房间,徐容查了查新闻,隐约明白了怎么回事,《新红楼梦》再次高调开机,而且大概有意宣传,分三组到全国各地取景,今天恰巧有一组来到的浙省。
连着数次大面积更换主创之后,《新红楼梦》彻底成了一场闹剧,“选妃大会”的传闻悄然间不胫而走,无论观众还是媒体看着《新红楼梦》剧组的每一个女演员,心中都难免猜测到底是以什么交换来的角色。
可是别家无论如何热闹,也掩饰不住《潜伏》无人问津的冷落。
开机发布会被媒体放了鸽子,很可能意味着制作完成之后,难以上映。
这才是所有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