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冬天当然是要吃火锅啊(1 / 2)

加入书签

茫茫的田野一片雪白,院落屋顶皆是披上了银装。

天空中飘着雪花,如柳絮随风般,愈吹愈猛。

这是三年来的第一场雪,势头来得及,却又去得快。

村民们刚发现下雪时,心里还隐隐升起担忧。

这一看便是下了整夜啊,也不知何时会停,到底是给老宋家说着了啊。

结果到了正午,像是听到了众人的心声般,漫天飘扬的雪花忽然便消失了,并且一连三天都没有再下过。

众人又皆是傻眼了,何曾见过这样式的啊,往年要下雪指定是连着下几天,雪要是停了,一时半会儿便不会再下。

他们一时犯起了难,自家屋子究竟要不要修哩。

看那夜的势头,雪下得也不是很大,就算后面再下雪,好像也没有专门修屋子的必要啊?

究竟是趁着天晴抓紧抢修,还是干脆不管囫囵过个冬,这个问题深深困扰着大家。

于是去老屋找卜闲的人更多了,这回老道士没有回避,只要是有人来问,他都是一句话,修了总比不修好。

这句话仿佛给大伙儿找到了跟脚,道长都这么说哩,还有啥子好犹豫的。

眼瞅着天冷下来,要像老宋家那样整修肯定来不及啦,先把屋顶修补好得了。

一时间大半个乔河村都动了起来。

当然也有好些人家没当回事,他们觉得下雪而已嘛,以前又不是没下过,搞得那么兴师动众是闹啥子,自家可没那个冤枉钱去修屋。

可惜只有宋绵竹知道,这只是暴风雪来临前的预兆,等待大伙儿的将是一场罕见的灾难。

对于村里的那些动静,老宋家一概不管,他们也有许多要忙活的事儿。

众人换上新棉衣厚棉被,阮娴把之前买好的汤婆子翻出来,给每屋都摆上一个。

宋老汉给临时鸡圈搭了个挡风棚,还垫了些稻草,希望这几只独苗苗能撑过寒冬。

自从火灾后,家里便没有再多养鸡,本来金氏觉得家里卖炸鸡,当然是自家养才合适,去外面买多贵啊,可孙女非说天冷小鸡仔不容易存活,等到开春再养鸡不迟。

老婆子当时还有点心疼钱,如今却是尤为庆幸,还好当时听了孙女的话,没有抱小鸡仔回来啊,不然到时候冻死了,岂不是血本无归。

接下来的日子里,老宋家又囤了些粮食,在宋绵竹的怂恿下,甚至买了半扇猪肉回来。

如今天冷,地窖便是个天然的大冷库,不用担心肉会变质。

这腊肉再美味,也不能天天吃啊,总得偶尔来些鲜肉吧。

她是想着等下起大雪,可就没地方买肉去了。

这天宋绵竹抽空去了趟悦来酒楼,得去领上月的分红,以及卖牙刷的钱。

何掌柜一见着人,便开始埋怨:“宋姑娘可是让我好等啊,咱不是说好要合伙做新营生吗?”

自从入冬以后,河里便捉不到河蟹了,酒楼生意受了不小的影响。

虽说对比卖河蟹以前,每月收益还要高一些的,但这人不就是这样,尝到了甜头,哪肯再过回苦日子啊。

他是日盼夜盼,就盼着人来啊。

宋绵竹讪笑两声,这段日子在铺子里忙得是晕头转向,哪有闲心去想别的事啊。

不过听说没了河蟹,想着自家便少了份收益,她一下来了劲,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何掌柜。

“其实吧,我要做的这门吃食,想来何掌柜应该听说过,就是古董羹啊。”

古代所谓的“古董羹”,就是现代的火锅,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

不过这边的火锅很简陋,乃是以烧开的水涮煮食物,其中只加入些许食盐,味道比较寡淡。

何掌柜有些失望:“宋姑娘有所不知,咱酒楼是有古董羹的,只是本地人对此并不热衷,大多是为了吃口热乎的,才会选择古董羹,一般很少会有人点。”

“咱要做的古董羹,自然是与旁人家不一样,这古董羹要想出众,一是锅底,二是蘸料,白水煮肉片能有什么风味啊。”

宋绵竹眼里仿佛在冒光。

冬天当然是要吃火锅啊!

热腾腾,鲜香麻辣的火锅,吃到身子微微出汗,谁能抵得住这样的诱惑啊。

一听到“锅底”“蘸料”两个新词儿,何掌柜心中便是一动。

再听到小姑娘夸夸其辞,什么麻辣炒料,高汤配方,自制蘸料,听得他是眼里异彩连连,仿佛能看到大把银子砸过来。

当下和颜悦色把人请进屋里详谈。

宋绵竹也没推辞,要来纸笔,写下底料配方,以及蘸料的选材。

一边写还一边跟人灌输经营理念:“锅底咱可以分麻辣的和清汤的,让客人自己选,看他们爱吃哪种,当然要是能定做一批鸳鸯锅就最好啦。”

何掌柜忙问鸳鸯锅是啥,宋绵竹就解释了,两种锅底一边一半就是鸳鸯锅,还在纸上画出了大概样子。

等何掌柜小心把图纸收好,宋绵竹又说起蘸料,让他把自己写的那些调料,每样装一小碗,摆在托盘上端上桌,这样人家喜欢哪种口味都能自己调。

让客人自己调味,这倒是新鲜,何掌柜赞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