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症候群 第39节(2 / 4)

加入书签

清让却越看越觉得不对劲儿,直至他有天无意中看到了他最讨厌的大舅哥霍以瑱小时候的光屁股照,他才终于明白了这种违和感从何而来。

……老话还说了,外甥肖舅!

#楚楚哭晕在厕所#

☆、第64章 对总裁的第六十三印象:

对总裁的第六十三印象:

霍以瑾遇到吴方的前女友钱莉是在孤儿院门口,而在那之前……

……其实她还干了点别的事儿。(你之前废话那么多!)

前面说过,小天使孤儿院的孩子们一直以来已经养成的了一种会力所能及的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的独立性格,并不只是一味的等待着别人的施舍和帮助。这其中就包括在周末休息的时候早起去买当日需要的菜品。

米面油这些需求量大又重的主要食材,孤儿院肯定会有特定的粮食供应商提供。每隔一段时间,粮食供应商就会派车免费帮忙送过来一次,不需要孩子们或者义工们跑个几百上千米的就为扛一袋几十斤重的大米回来。而供应商给孤儿院的价格更是低于一般市场上的批发价,他们没办法源源不断的免费供给孤儿院食物,却也是尽己所能的只给了粮食收上来的成本价,说不定还要赔点油钱。

这些都是绵绵(孤儿院里的一个小女孩)告诉霍以瑾的,而绵绵能知道这些则是院长告诉孤儿院里每一个孩子的。

“院长希望我们能记住这份恩情,无论大小。大家各有各的难处,也是要吃饭生活的。我们现在还小,需要社会的关心才能长大,但我们不能因此就理所当然的要别人不吃饭的也要关心我们。不赚孤儿院的钱,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好心的行为。等我将来长大了,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下,我也会尽己所能的回报他们,又或者去做同样的好事。”

这就是搬了孤儿院的白家三爷一直在传递的一种想法——一个人没有办法选择他的出生,却有无数种办法来选择他的生活方式。

米面油有人送,但蔬菜瓜果这些需要吃新鲜的又每天所需不同的东西就没有办法集中送了,因为孤儿院要的量刚好卡在一个说小不小,说多也不算多的尴尬数值上。能放的时间长一点的蔬菜(土豆白菜葱姜蒜之类的)还可以一次性多要一点人家会给送过来,需求量小又不易存储的,就只能每一两天出去买一次了,平时是工作人员或者义工去,不上学的休息日则是孩子们自告奋勇的去买菜,由小桥牵头,他每天都会跟着去。

“不要小看买菜啊,很能锻炼人的。”小桥这样抢先对霍以瑾道,生怕她说他们整天瞎捣乱耽误功夫。

霍以瑾当日不会这么想,她其实挺欣赏他们的做法的,不过小桥既然这么说了,霍以瑾倒是也挺想听听他这么做的理由的:“锻炼什么?数学吗?”

“是啊。”小桥点点头,“加减乘除的心算都会打的很扎实,找钱是买菜的人说了算,但找的对不对就是我们的事儿了,而孤儿院很显然没有那么多余钱让我们不断的吃亏上当,大家都会很小心的算对了钱,菜市场那么多人又同时能锻炼大家的心算速度。不仅如此,买菜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交际能力和胆量的锻炼,衡量谁家的菜物美价廉很考验眼力和脑子,也能让大家通过交流能不要那么惧怕外面的世界,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知道要想办法向路人求救或者提前识破谎言,还能教小一点的孩子认识不同的蔬菜,这不比你们那些卡片教学更生动?”

把画着不同蔬菜、动物写着对应名字的卡片教给孩子认,又怎么可能比得过直接让孩子看实物?最主要的是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完全免费的。

孤儿院里仅剩下的几个还没有上学也没有被领养走的小不点中,每次都会跟一个去。有且仅有一个,太多了复杂买菜的人会没办法看住孩子,起到反作用。

孤儿院每天去买菜的人都会有变动,不变的只会是小桥,他的轮椅能装不少东西,可以帮去的人节省体力。其他孩子在休息的时候则是互相商量着排了个表,轮换着来。

这周六轮到了绵绵等人。

他们需要一个大人陪着去,于是,基本不会被红领巾里以宋媛媛为首的大小姐们派什么活儿的霍以瑾就这样毛遂自荐了。

这次跟着小桥等人出来的是一个三岁大外号叫甜筒的小不点,他被他妈妈扔在孤儿院门口的时候拿着一个甜筒而得名。出门之后从始至终,甜筒一步都没要求别人抱他,一直是自己在走,听话又懂事,去的路上还会很自觉的跟小桥学背历史年代表。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小桥说一遍,甜筒跟着复述一遍,吐字清晰,一本正经,简直可爱到爆,引起了不少路人侧目。

其他几个孩子大多也会默背一些东西,古诗,古文,九九乘法表,小桥能记住孤儿院里每个孩子不同的学习进度,他会冷不丁的突然问一句,等着对方接,接不住倒也没什么惩罚,就是会遭受到小桥的各种精神上的攻击,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这种“攻击”方式也会不一样。

所有的孩子自己其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