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配嫡女 第140节(3 / 3)
温宥娘就觉得老公爷挺奇葩的,做起事儿来不像个真正世家大家长的脑回路。不过一想孟世子的不靠谱,就知道老公爷的不靠谱指不定已经被传承了。
说不得老公爷的坏话,温宥娘只得继续往下说:“他带的三十护卫?全听命于他?”
孟世子点头,“他们都是被训出来本要保护祖父的精锐,不过这三十个都是次一等年轻的,大多十多二十模样,都还没成亲。陈大哥带了两年了,跟他都十分亲近。”
出去打仗,生死难说,倒也真不适合成亲,成亲了也白成,拖家带口不容易。还不如去了边关,就在边关里解决,也好更快的跟当地融合。
想到这,温宥娘觉得六郎那没什么要解决的了,只剩下兴国侯世子尚待解决。至于她为何选中了这么个人,纯粹是因在京中的各个中立派勋贵家中,只对这人的了解比较多。隐隐约约的又觉得,在原著里,这个人当是有出息的。
“你再想两日,要想不出法子来,我就告诉你怎么说动他。”温宥娘跟孟世子道。
孟世子其实现在已经开始有些想法了,不怎么想什么都靠温宥娘,但自己这从头开头要出息,也的确是比较不容易,也接受了温宥娘的这个说法,等再过两日想不出再来求温宥娘拿主意。
毕竟时间也不多了,再也拖不下去,孟世子是真怕黄宝有那厮转身就投了军,温宥娘的部署就完全没了用。
想了两日,孟世子心里到底是有了些想法,就说给温宥娘听,“他投军,要被重用,肯定得走门路。不走门路,就得靠实打实的军功,军功还小不得,需得惊动京城。不然不走门路,也得被压下去。”
温宥娘听了点头,兴国侯世子从军,自然面对着这样的问题。兴国侯府只是庶族,根基不深,也并未手握军权,就领着北城兵马统领之职时都没站过队。兴国侯世子去投军了,更不会说投靠谁。
孟世子道:“提拔这一点,我没本事。”
“从军,养心腹,要钱。但这不是一笔小的花费,我们目前的银票加起来不过五万,我们自己要用的都不少,未必帮得起他。兴国侯府倒是会举家支持,少不得嫁妆都拿出来用,但肯定比我们能出的多一些。就算我们给了,他也不一定要。”孟世子又分析出了一条。
温宥娘点头,从别人虎口里抢食,要把人家的军队养自己的人,在钱财上就不能舍不得。不过皇帝不是糊涂鬼,肯定是见不得军中当官儿的带着下属烧杀抢夺,败坏大隆军纪。加上北面一群穷鬼,不然也不至于靠侵犯大隆过日子,就打仗打赢了,也未必能捞到多少好处。所以,钱是个大问题。
“其他的,没了。”孟世子也词穷了。
温宥娘少不得指点他,“钱是没有,可你有地啊。一亩地一年有多少租子?你手上有多少亩地?军千户一年要花费多少粮食?边关开垦的荒地,够不够军户吃用?遇见蛮子侵犯,户部拨的军粮不能及时到达怎么办?边关苦寒,军中棉衣可是够用?兵器不行,乃国家所控,可甲衣更换如何?”
温宥娘一连串的问题甩出来,糊了孟世子一脸。
在孟世子还没反应过来前,温宥娘继续道:“哪个从军的不想建功立业?他不想?他要想靠什么?他有什么?银子就一定能买到棉花跟甲衣还有粮食?”
“这些,比你说以后封他个国公都有用,说以后封国公是虚的,可粮食、棉花、甲衣却不会是假的。想打胜仗,不只是将领要有有用,也不只下面的兵得统领有度。要一直想胜利下去,胜算更大一些,装备就必须得精良,士兵必须得吃得饱。”温宥娘说道。
冷兵器时代,除却政治因素,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必要条件,就这么几点。要说服兴国侯世子,就少不得哪这几点作为饵子。
孟世子顿时明了,跟温宥娘道:“用粮食比较好,甲衣制作太难,药材倒能收集一些。棉花这些,要种植也能有,倒也能拿来交易。”
温宥娘满意的点头,“寻两日,就跟他说去,见他答应与否,要不答应,那就无法了,再寻机会换别的人。还有,就他答应也不是白给这些条件换他一句空头效忠的话。他需得把六郎带在身边,有机会都得提拔。”
“你之前寻他,都不过是你有求于他,事关重大,他自然不会答应。不过这一回,你是去跟他谈生意,两个人坐在一张桌子上,他才会真正考虑你说的话。”温宥娘敲着桌子道。
孟世子又哪等得及两日,只第二日就快马进了京城,又把兴国侯世子给堵住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