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二十章、五十年后,萧景欣的教导,不一样的皇室(4 / 6)
现在脸上。
其次,那位年纪太大了,她的儿子萧元时继位时,那位说不定早就死亡。
她的心病是这个大姑子,如今四十来岁,比她还小,却是在大梁之内位高权重。
权利甚至比长林王萧庭生的还大。
将来自家儿子继位,这个大姑子和长林王萧庭生可能就是最不稳定的因素。
当然,现在的话,萧平旌,萧元启,萧平章,也在她的忌惮范围之内。
萧平章是未来的长林王,萧平旌,萧元启则是年纪轻轻,就封王两珠的年轻俊杰。
萧元时:“啊,姑姑来看元时了?快请快请,不,元时去接姑姑。”
荀皇后面色阴沉:“她来干什么?莫非还真想当将来的帝师?”
她在皱眉,面色不高兴时,萧元时已经带着萧玉来到正阳宫内。
“姑姑,您又来看元时了,真好!”
萧玉:“哈哈,那时当然,咱们的元时这么可爱,姑姑长时间不来,会想念的。
萧玉拜见大嫂!”
荀皇后闻言,看了萧玉一眼,皮笑肉不笑出言:“呵呵,妹妹不用多礼,但是皇宫大内,家国天下大事的决策之地。
以后妹妹还是叫嫂子皇后吧,不然让外人听到,对妹妹在外贤明不好啊。”
萧元时还小,听不懂自家母后说的什么意思,只以为是姑姑和母后在闲聊。
萧玉闻言,却是面色依旧,面不改色,内心却是对这个大嫂的评价又下了一个台阶。
心胸狭隘,太过心急了,不说这元时侄儿还年幼,就是大哥也还春秋鼎盛,这位大嫂就准备为她的儿子铺路了?
萧玉面色讽刺道:“呵呵,是,皇后娘娘所言极是,是萧玉冒犯皇后娘娘了。
玉儿来这里,却是姑姑的吩咐,让玉儿来看看元时学得怎么样了。
毕竟是我大梁未来之君,教育是重中之重。
姑姑曾经为了教导皇兄,带着皇兄游历遍天下山川,见识了不同国家的风土民情,见识了不同国家百姓的艰难。
深刻了解百姓之苦之难,知道百姓,最需要什么,皇兄也不辜负姑姑的教导。
登基之后,大梁没有什么大的动荡,继父皇之后,大梁一片欣欣向荣。
皇兄,父皇,都是难得的明君。
皇后娘娘想必也听说过,几十年前,父皇还在位时。
姑姑就说过,秦奋六世之余烈,一统九州天下,天下归一。
而她老人家的希望就是,不希望我大梁接连出现六世明君,但至少在她有生之年,会竭尽全力教导选拔出明君。
希望将来我大梁能够一天下,在父皇,皇兄的英明领导下,姑姑一心一意的辅佐下。
大梁今天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
收服东海,南楚,夜秦,甚至大渝这个强大的国家,不久前也在姑姑的谋算下,已经覆灭。
国土被我大梁占据了十之七八。
如今也就只剩下了东北方向的北燕,西北方向的西域诸国。
姑姑也希望皇兄能够在在位期间一统,但是皇后也知道,皇兄在位,已经一统了大渝。
要消化这个国家的国土,没有几十年是办不到的。
尤其是要大渝本土人彻底归心,那更是下一代人的事了。
虽然本王也希望皇兄万年,但说句大不敬的话,人终究是人,不是神,寿终正寝,终究会到来。
所以一统西域或者北燕的重任,如果元时是一代明君,相信他不会错过的。
即使他不是明君,有本王在,这两个未统一之地方,也会竭尽全力辅佐君王,实现大一统。
我大梁,将会实现,秦汉之疆域。
元时,你想不想做你父皇,爷爷一样的明君啊?”
“啊,姑姑,元时一定追随爷爷,父皇的步伐,做一代贤明之君,为大梁江山,抛头颅洒热血。”
十来岁的萧元时哪里知道这些,听到萧玉的话,顿时满口承诺。
“哈哈,好,那元时以后要跟着姑姑多学习哦。
虽然姑姑没有你姑奶奶的能力,用十来年带领你游历九州天下,因材施教。
但是大梁之内,姑姑还是会带领你隐姓埋名,伪装易容去体验一遍的。
姑姑也期待你继位后,做出杰出的贡献。
走吧,跟着姑姑去学习,学习一段时间后,姑姑向你父皇秉明,征求他的同意。
皇后娘娘,那萧玉就带着太子殿下学习治国理政的策略去了。
哦,对了,大梁是百姓之大梁,是萧氏一族之大梁。
自古以来,尤其是汉朝时期,忠臣可不少,后来还不是因为幼帝年幼,成为了祸国殃民的权臣。
而无论是本王,还是庭生兄长,或者姑姑她老人家。
我们毕竟是萧家之人,大梁好了,我们才会更好。
可以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只会努力,竭尽全力,辅佐帝王,创造更加繁荣昌盛的大梁新世。
更加不会威胁到继承人,因为我们从未如此想过。
可是要是换成别人,本王敢肯定。
他们才不会为了大梁,只会为了自己了利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