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1章 烟雾弹(1 / 2)
此时在香港投资的除了本地大亨之外,还有来自台湾、日本、欧美以及东南亚的商人。
其中,东南亚大亨最大名鼎鼎的当属郭鹤年,被人称之为过江猛龙。
5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控制马来西亚糖市场的80%,占国际糖市场约一成份额。
70年代中期,郭鹤年开始进军香港,与来自新加坡的黄廷芳家族合作发展南洋中心、尖沙咀中心及幸福中心等。
郭鹤年的名字亦逐渐在香港商界频频出现。
88年5月,郭鹤年斥资20亿港元向庞雅伦的奔达国际购入香港电视31%股权,与老板一道成为该公司的大股东。
除了郭鹤年这条过江猛龙之外,还有郭令灿家族、黄廷芳、蔡世亮等财团。
比如,海裕集团,便是一家由东南亚财团组成的公司,专营货仓、贸易、电子制造、纺织漂染处理、船务以及汽车租赁等。
带头人是蔡世亮。
早些年,蔡世亮挟东南亚资金而来,在香港大展拳脚,在短短数年间控制三家上市公司,在香港股市中自成一系,可说成绩斐然。
尽管如此,海裕一系的股份却长期萎靡不振。
原因是几年前,同属东南亚资本的佳宁、益大国际、海外信托银行等相继倒闭或被清盘,声誉不佳,使本地投资者对东南亚商人怀有戒心。
故此海裕一系股份亦受此拖累,一直徘徊不前。
为挽颓势,蔡世亮决定扩大公司股东,邀请香港有影响力的富豪入股,改组公司管理层。
海嘉便是海裕旗下的全资附属公司。
87年10月,海裕实业进行私人配售,主席蔡世亮及两名董事将名下29%股权配售,同时购入公司持有耀丰冷藏仓库余下股权。
到88年8月,海裕实业宣布重组,将公司属下经营仓库业务的公司注入全资附属公司海嘉实业,随后9月便在香港分拆上市。
而海裕实业仍持有海嘉实业68%股权。
来拜访苏辰的便是蔡世亮。
同时盛世收购耀丰等冷藏库其实也就是个烟雾弹。
其目的不过是为了刺激海嘉的股价,同时也为了方便重组海裕的管理层。
在这个过程中,盛世就是充当一下中介,用海裕自己的钱买下海嘉,然后到时候再顺利过渡到海裕手上。
而盛世也收取一些好处,到时候亦可买下部分海裕股份,成为其股东之一。
这样一来,就可以破解本地商人不看好东南亚商团的局面。
现在谁不知道盛世投资眼光很不错,在投资界,可以说是与中信并驾齐驱。
说白了,也就是一招‘以退为进’。
不是除了盛世之外,就没人吃得下海嘉的冷藏库,而是盛世才是最合适的对象。
即便是同属于东南亚商团的郭鹤年也不合适。
来拜访苏老师的人便是蔡世亮。
一进办公室,蔡世亮开口道:“苏董,久仰大名,久仰大名。”
“蔡老板,这句话应该我来说才对。”苏辰笑呵呵道,“快请坐。”
“这是一点小小礼物,不成敬意。”蔡世亮递上来一个盒子,里面是一尊小金佛。
苏辰脸带笑容:“蔡老板,难道你空着手来我还能不欢迎吗?你这礼物太贵重了。”
“不贵重。”蔡世亮摇摇头,“也就是一尊金佛而已。”
苏辰没有拒绝,白送的礼物为什么不要,而且现在说不要也不合适。
“那我就却之不恭受之有愧了。”
收下礼物,上了茶,正式会谈。
“苏董,我想邀请你加入我们海裕的董事局。”蔡世亮没有藏着掖着,“如果可以的话,我相信盛世的入股一定能让海裕如虎得翼。”
苏辰没有着急答应,道:“不过我听说蔡老板有意淡出江湖,不知道你找到接班人了没?”
“袁天凡怎么样?我多年的老友。”
蔡世亮道:“83年曾协助我们收购金佑地产空壳上市,去年又协助我们收购大宝地产,对他的能力,我是认可的,而且其还被委任为联交所行政总裁,能力绝对很强。”
闻言,苏辰点头:“袁氏能力不错。”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后来袁氏和蔡世亮两人还是闹到对薄公堂。
其主要原因还是蔡世亮喜好家族式企业的投资方案,而袁天凡喜欢西方那种手段。
可惜,袁天凡念着多年老朋友的情分,一时心软,没有做绝,结果让老谋深算的蔡世亮假以时日进行反击。
之所以说蔡世亮老谋深算,是因为他在引入袁天凡的时候,也在暗中作出多种部署。
虽然让出部分股权,但实际上手中仍掌握着大量的海裕国际认股权证。
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江湖,没一个人是善类。
“我可以加入海裕。”苏辰说道,“占股10%就行,我的要求不高。”
袁天凡和蔡世亮怎么打是他们的事情,苏辰只要能跟着分钱就行。
再说,没有人规定不能入股别的公司。
“好,有苏董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蔡世亮笑呵呵道,“要不了几个月,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