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 菜里有毒(1 / 2)

加入书签

前来接大家去吃饭的柏妮丝就说道:“boss,明天红杉资本的要来拜访你。”

“哦?”

苏辰瞬间一乐,之前他还想着与瓦伦丁接触,结果没想到对方居然抢先过来拜访他,这倒是一件好事。

“约的什么时候?”

“上午11点。”

“好,明天正好我在公司,那我就等着瓦伦丁先生过来拜访我。”

因为来的都是华人居多,所以柏妮丝安排了一家华人餐馆。

很多时候,身在异乡真的会非常想念道地的中国料理,料多实在、香气逼人!

偏偏在美国的中式餐厅充满着重重地雷,压根就吃不到想要吃的正宗中国料理,反而是各种本土化,却还起名中国菜的菜肴。

而那些早年在美国各大城市的中餐馆,也与当年来美修建铁路的华工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19世纪60年代,随着太平洋铁路的修建,来美华工数量达到高峰,接近10万人。

华工们忍受着高负荷的工作量,却拿着极低的薪水,生活异常艰苦。

为了省钱,他们选择自己做饭。

与纯肉食的本地美国工人形成鲜明对比,吃米饭和菜的华工,被认为是下等人。

因此,他们的饮食习惯遭到当地人的丑化。美国人嘲笑中餐是“粗暴的杂食”,形容华工“不管是海里的、还是土里的,哪怕是别人看来最恶心的东西,都会贪婪地往嘴里送。”

在美国人的意识里,“中国人什么都吃”、“猫肉、狗肉、老鼠肉是中国人的家常便饭”。

1850年的三藩市报纸,这样描述当时的场景:中餐馆就在马路边上,在短短的两三年里,中国人就占领西海岸的各个角落。

而第一批美式中国菜的代表,莫过于“炒杂碎”,英文写法是“ChopSuey”。

这道菜用美国人不吃的动物内脏,比如鸡肝、鸡胗、鸡心、鸭心、鸭肫、猪肠,加上蘑菇、笋尖、豆芽,芹菜,还有少许洋葱、圆白菜,配上作料,混在一起炒制而成。

因为用的都是下脚料,所以被称为“炒杂碎”。

1896年李鸿章访美,对炒杂碎这道菜赞誉有加,于是善于经商的华人利用这个机会,借助美国媒体大肆宣传炒作,杜撰关于炒杂碎与李鸿章的传说。

据说李鸿章来美国后,受到热烈欢迎。

为了表达感谢,他举办一场宴会,从来没有吃过中国菜的美国人,面对食物狼吞虎咽,不一会儿菜就被一扫而光了。

没想到美国人的胃口这么好,可是宴会才进行到一半,该怎么办呢?

李鸿章急中生智,吩咐下去:“把刚才端下去的菜,全部倒在一起,重新炒成一锅,放在一个更大的容器里,再端上来。”

结果,客人们吃后纷纷称赞味美,李鸿章得意的表示,这在中国是一道压轴大菜,叫“炒杂碎”。

于是‘炒杂碎’就变成了‘李鸿章炒杂碎’。

柏妮丝找的这家中餐馆也有这道菜。

反正看到菜名的时候,苏辰是很不想点这道菜的。

薛芳却表露出莫大的兴趣,“这道菜看起来不错,要不咱们点一个吧。”

“你确定要点这道菜?”苏辰忍住不笑,“我建议你还是考虑考虑一下,别等一下后悔了。”

“我觉得我还是要这样的菜,如果你们不吃的话,我一个人吃了。”薛芳坚持自己的意见。

既然小姨子想要吃这超咂嘴,于是就让饭馆也上这道菜。

不过这家餐馆也已经很美国化,并没有正宗的中国八大菜系。

菜谱上都是什么糖醋咕噜肉、西兰花牛肉、蒙古牛肉、左宗棠鸡。

都是一些中国人没听说过的、只有在美国才能吃到的中国菜,而这些菜只能称为美式中国菜,主要通过爆炒、油煎和油炸就能完成。

柏妮丝点了一道左宗堂鸡,并介绍道:“当年美国广播公司电视台,为了报道此菜,专门增设特别节目,使它成为最著名的美式中国菜之一,没想到这家饭店居然会有,我以前还专门学过。”

苏辰有些哭笑不得。

大概左宗棠也不会想到,因为中餐的缘故,他的名字在美国家喻户晓。

很快,餐馆就把大家所点的菜全部端上来。

本来苏辰是打算将保镖也叫到一桌来吃饭。

不过弗兰克最坚定的认为,如果他也在同一桌的话,会引起一些人的警惕。

所以他选择与张向前坐在最外面的一桌。

因为他觉得坐在这一桌,要是有人冲进来开枪,他第一时间就能把门给关上,将人堵死在店铺内,同时也能抢占有利地形。

既然弗兰克这么决定,苏辰也没有要求他坐到同一桌上来。

等到炒杂碎这道菜端上来时,薛芳脸色直接不太好看。

因为这个菜的卖相不算好看,而且味道有点怪怪的。

等到饭菜都上齐之后,苏辰就招呼动筷子,薛芳先尝尝摆在她眼前的那一道炒杂碎。

才刚入口,她的脸色就微微一变,不过还是硬着头皮咽了下去。

苏辰笑着说道:“如果不好吃的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