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秦晓鸾李经(2 / 3)

加入书签

晓鸾也一样,他们都是在于奇正未发迹时相识的,因此不可避免的存留着当初的印象。

“晓鸾,”李经抢着说道:“虽说奇正是难得的天才战将,但他毕竟也是肉体凡胎啊。诗有曰,瓦罐终究井边破,将军难免……呸呸呸,我的意思是说……”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对吧?”秦晓鸾接口道。

“对对对,”李经连连点头:“草原广阔,奇正不可能全部大军跟上。大蛮王虽然已败,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秦晓鸾面色平静地说道:“太子殿下,这都不是我和你关心的事。”

话虽这么说,但其实她心里早已乱成一团。李经说的对,大蛮王虽然已经被完全击败,草原上的势力并非不堪一击。奇正仅带少量精锐追击,肯定会经过其他族群的防区。对那些族群来说,且不说可能维护大蛮王,就算为了自身的安全,也不可能相信于奇正就是要追击大蛮王。到时候,于奇正一不小心就可能陷入草原蛮族的包围,确实非常危险。

李经顿足道:“晓鸾你怎么这样?”

秦晓鸾转过身望着李经:“太子殿下,有句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经直点头:“你快说啊。”

秦晓鸾开始说了起来。

没错,你我二人和于奇正之间,确实都有着很深厚的渊源。但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且不说你我的身份,就算只是一个普通百姓,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大义。

谷爓

从事实上来看,五星市已经是一个独立的政权。

既然它已经是一个独立的政权,那么咱们考虑问题的角度就不能从单纯的个人这个角度来考虑。这一点不光是我们这样,他于奇正也是如此。这不是个人愿意不愿意的事情,而是外在的形势使然。

确定了这一点之后,咱们再往下看。

诚然,大仪朝和五星市之间和平共处互利互惠对双方来说都是最好的局面,你和于奇正两人也都是这么想的。但世事无常,这一点并不能保证。严格意义来说,这不是靠你们之间的个人友情能保证的事。

国与国之间,要想达到真正长期的和平共处,需要满足两点条件:一、有着共同的利益;二、军事力量差异不是天壤之别。

怎么才能有着共同的利益呢?以目前的态势来看,就是通商,在商业中形成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局面。

在军事力量方面,大仪朝人口众多、兵多将广、粮草充足,别说现在了,就算是三五十年之间,只要咱们内部不乱,都不会出现大的倾斜。当然,就具体情况而言,如果五星市被蛮族灭掉或者他们灭掉蛮族,对我们都不利。

为什么呢?这次假如于奇正真的身亡,五星市必然很快就被灭了。这么一来,咱们面对的局面又和以前一样,随时受到大蛮王的威胁。

但这并不是最可怕的。对大仪朝来说,最坏的局面就是于奇正一路高歌猛进,草原势力纷纷闻风而降,整个北边草原都纳入他的旗下。

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么咱们大仪朝西、北两个方向都是他的地盘,对他来说就是个有攻无守的局面。但对于大仪朝来说,就是相当被动。只可能挨打,没有什么主动出击的机会。

李经脸上先是一沉,随即马上放松下来。

“先是一沉”是因为秦晓鸾说的这些话都是事实,也正是他所担心的。马上放松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了解到了秦晓鸾。

大部分女人都是恋爱脑,所有的想法和观点都出自于“感情”。但秦晓鸾显然不是那些“大部分”,而是通晓大义的女人。在这番话中,她并没有否认自己和于奇正之间的感情,也丝毫没有逃避这个话题,只是在大义和感情之间,她选择了前者。

“那你觉得这事应该怎么处理呢?”李经问道。

秦晓鸾凝视了他好一阵,才缓缓开口说道:“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我一个小女子都不能就国家大事说什么。但既然你问到这个份上,我想以一个大仪朝百姓的身份说说自己的看法。不过……”

李经马上就明白过来了她的意思,当即举起右手:“我李经面对列祖列宗发誓,今日所谈绝不外传半个字。”

秦晓鸾莞尔一笑:“我也没让你发誓。”

看着她的笑容,李经马上呆住了。

秦晓鸾翻了一个白眼,正色说道:“你要这样我就不说了。”

李经立马回过神来,规规矩矩站定。

秦晓鸾这才说了起来。

如之前所分析,现在不管是于奇正覆灭还是占据大草原,对大仪朝都不是最有利的。那么也就是说,让他既能活着,又不对大仪朝产生威胁,才是现在要想的办法。

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就能找到另外一条路。

大仪朝现在要做的,就是兵出九原,朝着东北方向进军。与此同时,迁移人口去填充所占的地域。

现在大蛮王已成丧家之犬,草原蛮族无力抵抗我军。如此一来,咱们就能占领大片区域。

简单点说,就是咱们和于奇正共同进攻草原上残存的蛮族势力。

在咱们双方合力之下,做到这点并不难。

对于奇正来说,咱们的出兵对他追杀到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