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5.赵高的阴谋(1 / 2)

加入书签

《李斯列传》:留三日,赵高诈诏卫士,令士皆素服持兵内乡,入告二世曰“山东群盗兵大至”二世上观而见之,恐惧,高既因劫令自杀。引玺而佩之,左右百官莫从。上殿,殿欲坏者三。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

夷李斯三族后,赵高指鹿为马独揽大权。事情发展到这里,最多也还是“阉人奸佞”程度,不足以特别留意。即便是杀了秦二世,也不过是“弑主”。问题出在赵高杀了秦二世之后的做法“引玺而佩之”,这就特别让人大吃一惊了。

引玺而佩之什么意思?就是把传国玉玺戴在身上,自己要当皇帝。

虽然在“天弗与,群臣弗许”的情况下没能当成皇帝,但至少他有这个想法并进行了尝试。

那么问题就来了:赵高这个非分之想,是随着权势的日益增加而兴出的,还是预谋良久?

李淳丰再三分析,认为答案是后者。

按常理来看,赵高不过只是一个太监而已,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想法?这就要从他的生平和当时的情况来看分析了。

赵高,原本是贵族之后。其母在秦国服刑,故兄弟数人皆生隐宫。赵高为内官厮役,因精明强干,通晓狱法,秦始皇任命他当中车府令。

《史记》中并未详细说明,但有些传闻中提及赵高原是赵国宗族远支。如果这样的话,其密谋害死秦始皇以图“复国”之举就更加合情合理了。《陔余丛考》卷四十一《赵高志在复仇》条云:“高本赵诸公子,痛其国为秦所灭,誓欲报仇……卒至杀秦子孙而亡其天下。则高以勾践事吴之心,为张良报韩之举,此又世论所及者也。

或许正常来说,赵高也不敢这么想。但始皇帝九年发生的“蕲年宫之变”,对他产生了重大影响。当时宫变夺权的嫪毐也就是以太监的身份进宫侍奉太后的。假如成功了,嫪毐不就是皇帝了吗?这么说来,太监并不是不能起事啊。嫪毐那个假太监没完成,不代表我这个真太监做不到!

很可能从当上中车府令开始,赵高就坚定了谋朝篡位的决心。

从官爵来说,这个官职并不大,同一个县令的级别差不多。但有一点,这个位置是“近臣”。

虽然谈不上“视若肱股”,但对阴谋家来说,任何一片枯叶都能成为进身之阶。

始皇帝三十五年,公子扶苏因焚书坑儒上谏触怒秦始皇,被派往上郡监军。

这件事让赵高加快了谋逆的脚步。

和蒙恬一样,赵高很清楚秦始皇对扶苏的“责罚”,实际上是一种“培养”。按照这个轨迹,扶苏前面的“公子”二字,就会变更为“太子”。

一旦扶苏被册封为太子,不但赵高心里那个计划再也没有半点成功的可能,自己本人恐怕也难逃一死。

扶苏本人非常厌恶赵高且不说,蒙氏兄弟也都和他有过节。之前那次犯罪,就是蒙毅审理的。

好在还有时间,皇帝还没有马上立太子的意思。

秦始皇之所以没有立扶苏的原因,赵高大概也能推测出一二。据他估计,秦始皇先是让扶苏去军队历练一番,然后再立为太子。

对赵高来说,不管是从哪个角度都必须要阻止立扶苏为太子这件事。

这个机会,在第二年出现了。

得知陨石落东郡后,赵高便派出实现私养的死士去刻了“始皇帝死而地分”这行字。

他可以确定,即便秦始皇有立太子的打算,也必然会往后推。因为秦始皇看到这句话的第一时间,肯定只会联想到拥兵在外的扶苏。

但这个做法,能起到的作用也只是拖延的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件事要想成功,必须要秦始皇“暴毙”,根本没有时间来安排。

但怎么能做到这一点呢?秦始皇在被谋刺方面,可谓是“经验丰富”。先是荆轲,又是高渐离,然后又是张良。这还是最出名的三个,其他不出名的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赵高能想到的唯一方法就是:下毒。

但这也是一件很难操作的事情。以秦始皇对饮食的防范之严密和试食的程序,用烈性毒药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即便是用慢性毒药,也很容易被发现。

还有一点,只要秦始皇人在咸阳,即便能把他做掉,也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不管用什么毒药毒死秦始皇,只要他还有一口气,就能交代左右丞相等朝廷重臣自己死后的安排。

退一步说,即便连交代的时间都没有,朝廷众臣也会迎回扶苏继位。

再退一万步说,即便有其人有什么想法,手握三十万精兵的扶苏蒙恬大军南下,所有人都得乖乖的跪着。

还退一万万步说,即便有其他皇子能得到皇位,那又关他赵高什么事?

所以,成事的第一个前提就是“秦始皇暴毙在外”。

这个机会就在眼前,秦始皇因“寻仙”之事欲外出巡游。

那么现在要做的,就是推延秦始皇出巡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他要把后面的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好。

于是通过“祖龙今年死”的还壁之事,赵高就有了两到三个月的组织时间。

事实上,胡亥早已确定了整个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