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胭脂铺 第69节(2 / 5)

加入书签

觉得多。哦,其余那些家,无论贫富,一两即可。我们这银子,也来的不容易,还要省着点儿用才是。”

“你的意思我明白,只是不明白,你为何要送他们银两。这家,虽不是大富大贵,也可算小有余粮,并不会缺衣少穿的。”常泰说话时,刻意看了一看那对儿老人以及书生,确定自己的耳语不会被那三人听见。

“给那书生,是因为他是看着咱们从府衙出来的,也知道常大哥你手中带着银两,且还是一小箱子,更知道,这箱子里的银两,除了看病买药之外,都是要施舍出去的。他人虽不错,也不是穷困之人,但读书人的心胸,通常都要小些。这会儿,在关口上,他有求于我们自然不会说什么,可过后,就说不准了。读书人的嘴巴灵巧,笔杆子更是能够颠倒黑白。我送他银两,也点到为止,多多少少的,总算是堵住了他的嘴。

至于那书生的爹娘,总体上也不是什么坏人。只是,常大哥你可曾注意到,这院落中,住的最差就是这位嫂嫂。哥哥不算,因为哥哥常年在外,只偶尔回来。爹娘住正房,是出于孝顺,自然无话可说,可就连这书生的房舍,也都要比嫂嫂的这间好上许多,这说明,嫂嫂虽然尽心尽力,但在家中,地位却是最低的。不过盛唐嘛,也能理解,毕竟不是谁都能像我家狐狸那样,娇纵着我。

另外,你再看他们身上的穿戴。爹娘,身上穿的虽不是上好的绫罗绸缎,但面料服帖,一看也是店里比较好的面料。书生自然不必说,穿的用的,都是家中最好的。你再仔细看看那嫂嫂身上穿的。外衫,颜色老旧,且不合体,明显就是婆婆打下来的。内衫,虽是新的,却是粗布麻衣。

再者,之前听书生描述,说是爹娘的年纪大了,都喜欢吃素食,所以在店里的时候,没有去吃那道麻油炒猪肝。可你瞧瞧那厨房里,各种肉类并不少。书生的哥嫂,胃里都有观音土,莫说是寻常的猪肉、牛肉,就是龙肉,都吃不进去。书生也曾说过,他不喜肝脏,但厨房里明显搁着两盘下酒菜,其中一盘就是鸡肝儿。全家人,也只有书生的爹,身上有酒味儿。

所以,书生的爹娘并非喜欢吃素食,而是故意在长子的面前演戏,装着自己喜欢吃素,不吃肉的样子。至于那儿媳妇,倒未必是真的喜欢吃麻油炒猪肝,我刚刚为她诊断的时候,看了一下她的胳膊,又被人暗中掐过的痕迹。这痕迹之下,还有些陈旧的伤口,不排出,是公公亦或者是婆婆动的手。”

“所以你刚刚是话里有话?”常泰低叹一声:“想不到,这寻常人家,也有这许多的勾心斗角,排挤施压。”

“爹娘都只有一颗心,两个儿子,总要有偏有重的那一个。长子虽踏实肯干,但十指厚茧,做的定是辛劳的工作。皮肤较黑,身子虽结实,却明显偏瘦。肩膀一边高,一边低,应该做的是需要肩抗的工作,我猜测着,应该是挑夫或者码头抗包的那种。衣服和鞋子虽然都是新的,可你再瞧瞧,那做工走线,以及面料,均是上上年的。他若不是买的旧衣,就是平日里舍不得穿,只有回家探亲时,才做出【衣锦还乡】的样子。同床共枕的妻子,肯定是知道的,所以你注意看一下床头,那里面放着新做的内衣,还有尚未缝制完成的外衫。面料虽是一般,但做工却是用了心思的。”

正文 第154章 麻油炒猪肝(9)

常泰闻言,朝屋内看了一眼。书生嫂子住的房间十分狭小,入门是一张桌子,桌子旁边,就是一张简易的竹床。床头,是一只红木的箱子,箱子顶上放着一个平日里做女红针线的竹筐,筐里搁着一件半成品的男装。在竹筐一侧,还叠放着许多衣物,最上面的也最新,清一色的男装,多为内衣。看的出,女主人确如刑如意所言,是用了十分心思的。

常泰想了想,走到书生的爹娘跟前,说了句:“左手右手,都是自己的手,手心手背,也都是自己的肉。做人,虽难免偏薄,但心中需要明白,自家人,分的太过了不好。”

“大人说的是,我们都记下了。”书生的爹娘互看一眼,脸色越发的难看,浑身上下也显得不自在起来。

刑如意见这里也没自己什么事,就带着狐狸,一同进了书房。因观音土,不好取出,身体又无法自行消化和排泄。因此,只能选择最为老土的催吐之法,只有再借助鬼术与相应的医学方法,来帮助病患逐渐缓解,终至康复。

临床上,凡以促进呕吐为主要作用的药物,都可以被称为催吐药,而常见的中草药,就是刑如意让常泰帮忙去买的那几种,例如瓜蒂、藜芦、常山等。一般此类药作用强烈,且大都具有毒性,副作用也比较大,所以在使用时,需要严格控制用量。

刑如意将这几味中药分别放置,然后采用烘干、研磨等方式,制成粉末,再以鬼术进行调和。最后制成绿豆般大小的药丸。在给患者服用时,用宽布条束腹,进行催吐。倘若病患身体虚弱,服药后不能立即呕吐时,在用洁净的鹅毛或手指轻轻触碰患者的咽喉部,或者催促其多服用热开水以增加药力。

书生哥哥,吃进的观音土不多,一定分量的药物送服之后,立马有了起色。虽胃中的观音土,未能尽数吐出,但气色,明显好了许多。书生嫂子的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