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青龙摆尾(1 / 2)
很快,老太太就从卧室里拿出来一张药方递给杨毅,杨毅只是扫了一眼,就点头道:“药方开的不错,开出这张药方的应该是一位名医。”
“何以见得呢?”李明珠忍不住问道。
“像慢性肝炎这种病,绝大部分的中医都会将其当成湿热来治疗,他们会给病人清热、解毒,或者凉血、活血,以便改善病人的肝功能,使病人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只有真正的名医才会从改变病人的体质,大补其元阳,令病人从三阴体质慢慢地转变为三阳体质着手,从而起到根治的效果。”
“那这两种治疗方法有什么区别吗?”老太太也被杨毅吊起了好奇心,因为她当年差一点就接受另外一名医生的治疗方案了,那位医生就是让她清热解毒的。
后来还是李明珠带着她去找了省中医院的刘怀祥主任,这才确定下来如今的治疗方案,而这张药方也是刘怀祥开出来的。
“把肝病当成湿热来治是根本不可能彻底治愈的。”
杨毅的第一句话就令众人吃了一惊,只听他继续道:“这种治疗,充其量不过是暂时地缓解了肝病的症状,貌似有效,实则为害非浅。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必需依赖先天肾阳来温煦,才能发挥其运化水谷的功能。如果滥用苦寒先伤了脾胃之阳气,既之再伤肾中阳气,美其名曰有效,实则把病人打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从此病人因阳虚无以化阴,阴寒邪气肆虐,永无愈期了。”
“啊?这么严重吗?”虽然知道杨毅不会拿这种事情开玩笑,李明珠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杨毅叹道:“治疗肝病如果过用苦寒,虽然当时会有些效果,但久了必然损害阳气,最终导致病情反复。那时再想彻底治愈,就难之又难了。不信的话,你们就去看看,凡是用这些方法来治疗过的肝炎病人,有几个是完全康复的?”
看见杨毅说的如此肯定,就连一向处变不惊的李明珠都有了一丝后怕,还好当年没有接受其他医生的治疗方案,而是去找了刘怀祥来给姑姑治病,否则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杨毅笑了笑,继续道:“不过这个药方虽然在大的方向上没有问题,但是在具体的侧重点上却有了一些偏差,这也是你坚持吃了这么多年却始终无法痊愈的真正原因!”
老太太连忙问道:“哦?这话又是什么意思?”
杨毅解释道:“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述的《金匮要略》里曾经说过: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也就是说,肝脾同病时,有标本主次之分,因而治疗亦应有所差别。如果是肝先受病,肝气疏泄不及,致使脾胃运化升降失常,称之为‘木郁土虚’,此为肝病为本在先,脾胃受损在后,治宜养血疏肝为主,补脾实脾为辅。如果是脾胃发病在前,造成脾胃壅滞,影响肝之疏泄条达功能,称之为‘土壅木郁’,治疗应以理气行滞为主。你现在就是‘土壅木郁’,应该以补脾实脾为主,而这张药方却是养血疏肝为主,这样是很难彻底治愈的!”
杨毅的一番话深入简出,把老太太的病因和这张药方的功效解释的清清楚楚,就连叶雨桐这种完全不懂中医的人都听得连连点头,对杨毅佩服之极。
老太太更是欣喜不已,这才知道李明珠母女对于杨毅神奇医术的描述并没有丝毫的夸大,这个杨毅完全可以媲美那些国字号的中医高手。
真难以想象他如此年轻,竟然会有如此高明的医术。
“杨毅,那就麻烦你重新给我姑姑开一张药方吧。”李明珠笑着建议道。
她之前要带杨毅来给姑姑治病的时候,姑姑还有些不当回事,显然不相信杨毅的医术真的那么神奇,现在再看姑姑的态度,恐怕这个时候再有人跳出来说杨毅的医术不行,姑姑都能直接冲出去和人家理论了。
“不用重开药方了,只要在这张药方上修改一下就行了。”杨毅从腰带上抽出随身携带的中性笔,直接在那张药方上修改起来。
他把养血疏肝的药材划掉两个,然后加进去几味补气健脾的药材,又把其他药材的分量做了一番调整,就点头笑道:“行了,我等会先给你针灸一次,然后这副药你继续喝,如果不出意外,三个月后就可以彻底痊愈了。”
“好,好,真是太好了。”老太太开心不已,立即就在沙发上躺了下来,让杨毅帮她施针。
杨毅笑了笑,从针盒中取出一根四寸左右的银针,消毒后捏在手上,掀起老太太的上衣下摆,提醒道:“姑姥姥,我可开始了啊!”
老太太还没嗯出声来,他手一动,银针斜著就刺进老太太的中脘穴。
中脘穴是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主治胃痛,腹胀,呕吐,纳呆,食不化,胁下坚痛等,对于慢性肝炎也有非常显著的疗效。
只见杨毅进针之后立即开始轻轻搓转手上针柄,与此同时,体内旺盛的纯阳真气也源源不绝从针上发送。
如果省中医院的刘怀祥副院长在这里,一定会对杨毅的这个手法惊讶不已,因为这是《内经》古法秘传补针手法——随气搓转行九阳,是一种非常高明的补针手法。
而且杨毅手法娴熟,明眼之人一看就知道,这么娴熟的手法没十年以上功力根本做不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