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7章:松花江畔(2 / 3)
奸都是脑瓜子聪明之人,懂得进退取舍。
相信这次,吴三桂的表现也不会让人失望……
十天之后,王师主力抵达剌鲁卫卫所。
望着江水逐渐丰沛起来的松花江,某新皇感慨良多。
尤其是江里的“三花五罗十八子”到底有多少……
“三花”就是鳌花、鳊花、鲫花,鳌花就是鳜鱼,鳊花是武昌鱼的同类长春鳊,鲫花不是一般的鲫鱼,体型较鲫鱼更长,颜色更加白皙。
“五罗”的口感一般,没有“十八子”里的“嘎牙子”与“鲫瓜子”好吃,前者是就是腮后有两根尖牙状倒刺的黄颡(同桑音)鱼,后者便是鲫鱼。
根据抓到的包衣们交代,吴三桂已经率部跑路了,不过在走之前,留下了十万石粮食,说是不忘当年君臣一场。
这些粮食相当于一万吨左右,看似不少,但决计扛不住八十多万青壮士兵一顿狂吃的。
所以在大雪封山之前,某新皇还得将部队撤至海边驻扎,有舰队接济,至少不会饿死。
本地没了正主,某新皇也就只能下令捕鱼来犒军了,因为附近的野兽早就被前面那位一扫而空了。
喝鱼汤、吃烤鱼,总比吃肉干的口感要好得多,而且打渔摸虾也算是大战之后,士兵们难得的放松方式了。
吴三桂留下了二十艘渔船,正好可以让士兵们用来从事这项悠闲糊口游戏。
按照出兵比例,某新皇分给倭军八艘,法德联军各两艘,自己只留八艘,算是一视同仁了。
余下没船且会水的可以下去,不会水的一律在岸上看着,以免打仗没死,反而被在捞河鲜的时候被淹死了。
或许是小冰河时期还有副作用,在七月初,由于连日来都没有降雨,眼前的这段松花江的水量还不特别多,距离汛期的水位还差得挺远。
无形之中帮了吃货们的大忙,加上江里没有那么多挖沙子的,吃货们不必担心走两步就掉坑里。
当然,二十艘渔船要应付八十多万人吃喝,那是不可能的。
想吃只能自己动手,于是沿江三十余里全都是临时渔夫……
对于这种马放南山的姿势,某新皇一点都不担心。
现在皇太鸡就是丧家之犬,能跑多快跑多快,还想杀个回马枪的下场就是让自己提前出殡!
吴三桂更是不敢惦记偷袭的事情,三万打八十多万,只有项羽干过这种事。
某新皇现在兵强马壮,天上有飞艇,地上有坦克,周遭的骑兵还有数万。
吴三桂的侦骑不会看不见,更不会不向其报告看到的情况。
从某种意义上说,双方达成了相对的默契。
在无法投降的情况下,吴三桂暂时不想跟皇太鸡翻脸。
退避三舍的举动也算是不得罪某新皇,同时保住了麾下人马。
就算再也无法返回原地了,依然能在江北某地找个落脚点,继续当山大王。
兴安岭这么多山,王师进剿起来可是相当的费劲。
吴三桂只要钻山沟,短期内就还能接着吃多年积攒下来的红利。
最不济,也能率部渡过黑水,正式进入一大片三不管地区。
根据最新收到的战报,“百足之虫”皇太鸡仍旧具备垂死挣扎的能力。
明军骑兵由于轻敌大意,在松花江至纳邻河上游一带连吃败仗。
林林总总的大小交锋都加上,初步统计折损兵马不下三千人之多,但好在还没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辫子军也是见好就收,没有得寸进尺,想必也知道双方兵力与火力已经不在同一个级别上了。
鉴于此前已经重创皇太鸡的主力了,眼下又站在吴三桂的老窝里捕鱼摸虾。
在修整数日之后,某新皇便决定收缩兵力,准备一路向东,启程回家了。
搜刮了近八万石粮食之后,大军于七月二十五日启程,预计在十月底之前抵达喜乐温河卫。
松花江以北地区虽然也有不少农田,但眼下缺乏船只,哪怕运输一小部分部队过江都不可能实现。
某新皇也只能选择收兵撤退,待来年再徐徐图之了,至少此次北伐收获颇丰,决计是不虚此行的。
通过此番撤退,某新皇也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进攻通道,那就是直接从喜乐温河卫一带登陆。
沿途只有忽而海河(牡丹江),其他都是小河,而且路程要比从盖州发兵少走四分之一左右。
登录之后,部队穿过太平岭、老爷岭、张广才岭之后,映入眼帘的便是三江平原东部了。
往后便可以采用两面出击的战术了,一路从盖州发兵,一路从喜乐温河卫登陆。
而且对从本土出发的倭军来说,后者的进攻路径更加适合他们。
尤其是这一带并非经过开发,完全是海西女真的狩猎区。
登陆之后,倭军连进军带打猎,也能吃到不少野味……
大明联合部队战斗力超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点就是吃得好。
某新皇可以让手下顿顿吃大米、白馒头,部队带着大量鱼网,有机会捕鱼、打猎、挖野菜,都不会错过。
回程的时候,大明联合部队兵分十路,每路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