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繁花[综红楼] 第223节(3 / 3)
谢圣人。
圣人越发满意了。
“荣国公,兵部先按这战报,拟了封赏,尽快报上来。年前发去边关。”
“是。”贾代善站起来应了,把战报的副本,收入袖中。
这一年,基本是风调雨顺的。边关的零星战事,只是朝政锦上添花的点缀。连着几场雪,也都是洽洽好的厚度。京畿的民众,都沉浸在祥和的幸福气氛里。
说罢西北的战报了,圣人唤梁九,把西北的堪舆图摆出来。
圣人的手指,沿着西北那一线滑过。他心里明白,自己这二十年时间里,凭借武力,按捺了朝野的不稳定因素。但是西北这一线,只要后代君王里,有一任懦弱一点儿,就是被这些窥视的虎狼,欺到头上撕咬的时候。
工部郭尚书试探着问道:“圣人可要对西北用兵?”
圣人抬眼扫视阁臣,无奈叹口气,“非是朕想对西北用兵,而是鞑靼虎视眈眈呢。每年的北边的军资,就不是个小数目。在西北用兵,是早早晚晚必须的事情。若不趁着朕尚能骑马上阵,怕来日给子孙伏祸。”
郭尚书点头,道理是这样的没错,可打仗得有兵械、得有战袍、得有……郭尚书越想,他的脸色就越难看了。
张太傅知道对西北这一战是免不了的。
“要是明年风调雨顺,当能攒点粮银。就怕不够。”
余者都心有戚戚,这朝廷看着没啥事儿,可哪块一动,都得用大笔的粮银啊。
等阁臣都散去了,太子俯身在堪舆图上,手指沿着圣人滑过的地方轻扫。
“成贤,你怎么看?”
“父皇,儿臣看对西北用兵,不仅难在后勤的粮草供给上。我朝的军械,依儿臣看,尚需要要改进一些。”
圣人挑眉,等太子继续说。
“火器营,现在是单筒的,威力还不足。每次都是现装□□现点火。要是能够改进,临阵将发挥大作用。还有火炮,太笨重,也不适合拖去草原。打造刀枪的铁,儿臣认为该换了淬炼的方子,看怎么能多造出一点儿削铁如泥的兵器来。这样再对西北的胜算,胜算也能多几分。”
圣人点头,以指敲桌,通过太子参与朝政的这半年时间,他看明白了,太子是一个有大局观、做事却以小谋大的老成性子。不论是治河,还是产院,都是从细微处着手,调查清楚了,才脚踏实地去做。短期成效可喜,十年、二十年之后的长期效果,更是可期。
圣人欣慰,儿子这般年纪,就有这样的做事心性,要是能心狠一点儿,徒家江山的基业,会更牢靠了。
第330章 废太子34
荣国府里, 贾氏听罢丈夫说了长子的战功, 不见半分喜色。反忧心忡忡地问道:“赦儿在西北, 日日都要出战吗?”
贾代善看妻子担心, 只好想话安慰她。
“在西北的将领,都是奔着军功去的。人人都想得了高功厚禄,甚至世袭的爵位, 好封妻荫子。就是赦儿想, 也捞不到那么多出战机会的。”
贾氏不太信丈夫的话, 眼睛细看贾代善,看看他说的可是实话。
“舅兄还在呢,你有什么不放心的, 他自会照顾赦儿的。”
贾氏叹口气,哥哥把仨侄子都带去了, 遇到要照顾的时候, 是儿子亲?还是外甥近,可这话,是没法和丈夫说的。
“唉,”史氏轻叹一声, “我倒是宁愿赦儿不得这军功,平安在京的。”
贾代善知道史氏心中所想,可万千功业、圣人青睐,都是要拿命去博来的。将门子弟, 年轻的时候, 不去军中锤炼, 十年后、二十年后,也就是废人了。
“你莫要想那么多了,跟在赦儿身边的,都是贾家数一数二的高手的。有他们护卫着,赦儿又武艺高强,必会安全返家的。”
史氏也没办法,只好点头应了。这次不是自己的兄长,带着孩子们去;就得是自己丈夫,重新披挂上阵。
“国公爷,京里再没别的将领吗?”
这话在史氏得知兄长,要带孩子们赴西北的时候,就问过几次了。每次,都被贾代善搪塞过去。
贾代善见两三个月过去了,妻子还在纠缠此事,想想,告诉她实话也无妨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