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锋(2 / 2)

加入书签

多,不过朱有言一向不喜欢浪费粮食,每回都吃完。

一开始还有人提醒朱有言不必如此,喜欢吃的多吃一些,不喜欢吃的可以不吃。

然而上辈子刻在骨子里的勤俭,哪能成了公主就骄奢无度。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身为公主,早已然得天独厚,受百姓奉养。纵然无法为百姓出力,至少也不能挥霍无度,无视民生之苦,浪费粮食。

吃多少做多少,一个宫里能省下多少粮食?又可以养活多少百姓?又能为边境的将士存了多少口粮?

因这事,朱有言被朱棣和朱高炽猛夸了好几回,颇让朱有言汗颜。

节约粮食,这不是本份吗?怎么还该夸了呢?

不过自此宫中上下都是一样的规矩,不管是谁,吃多少做多少,谁要是浪费,查出一个斥责一个,绝不容忍。

朱棣也是吃过苦的皇帝,更是领军之帅,军中将士什么样,吃的什么苦,受的什么罪,他都一清二楚。

自然,从心底里,他对心存百姓的人十分满意。

食不言,寝不语。一旁三位嫂嫂你来我往的聊着天,视线三不五时地落在朱有言的身上。见朱有言将桌上的食物都用完了,不难看出她们神色间的满意。

“有言的气色越发好,吃得也不少了。”汉王妃感慨说来。

她总记得朱有言刚出生的时候瘦弱得哭都哭不出声,能养到这般大,不容易。

朱有言腼腆地垂下头,“都是嫂嫂们照顾得好,要不是有嫂嫂们精心呵护,哪有我今天。”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朱有言别的本事没有,就嘴甜。

虽说顾她最多,对她呵护备至的是太子妃,当着其他两个嫂嫂的面,却不能一味只提太子妃的功劳,那不是让她们对太子妃更起忌恨?

道理太子妃也懂,至于朱有言心里哪个嫂嫂最重,太子妃有数。

“说来我们有言年岁渐长,皇上那处我们不如嫂嫂,极难在皇上面前得一句话。不知皇上是否有打算为有言择驸马了?”

朱有言会说话,谁能不喜欢,汉王妃看着渐渐康健的朱有言,难免起了些小心思。

太子妃一愣,转头望向朱有言,只看到朱有言的头顶,朱有言这是不好意思?

不好意思个屁。朱有言低下头,那是不让满心的卧槽脱口而出!

她才十二岁,十二岁啊!

未成年人,连身体都没发育好,让她嫁人,这是要她的命吗?

很明显,朱有言选择忽略这个时代女子,差不多都是十三四岁嫁人的事实!

“皇上膝下只剩有言一个公主未出嫁了,选什么样的驸马,什么时候选,哪里是我们打听的得了的。再说了,有言未及笄前,有些事能不提就不提,二弟妹是忘了?”

太子不软不硬地另有所指,汉王妃原本满是期待的脸瞬间僵住了。

“皇上的脾气二弟妹不是不知道,皇上吩咐下来的事,谁要是办不好,后果”太子妃欣赏汉王妃变脸,又觉得远远不够。

“我,我不过是操心有言的终身大事罢了,没有别的意思。”太子妃提及后果,更让汉王妃神色慌乱,急急地解释。

“哦。这话我信,就是不知道传到皇上耳中,皇上信是不信。”太子妃神色淡淡地回了一句,更让汉王妃如坐针毡。

“两位嫂嫂,这里头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吗?”赵王妃越听越觉得上头两位嫂嫂的交锋有些意思,偏偏她听得一知半解。

那也是没办法,她不是赵王朱高燧原配,而是继室。

原本的赵王妃姓徐,早年病故,她是继室,嫁进朱家没多少年。

那时候朱有言都已经出生了,恰也因为如此,好些事的内情她不知晓。

听出两位嫂嫂话中的火药味,赵王妃更有心打破沙锅问到底。

“没什么。”可惜,无论是太子妃或是汉王妃,听着赵王妃的疑惑,异口同声地回答。

赵王妃感受到浓浓的排外,拧着眉头道:“大嫂,二嫂,你们不能因为我嫁进朱家晚,什么事都不告诉我啊!”

这话说得,朱有言一个当事人莫可奈何地出面,“三嫂,这都是我的事,没什么的。”

然而赵王妃能信吗?

感觉这件事很重要,否则汉王妃能急着关心朱有言的终身大事,太子妃一口一个皇上的压人?

看得出来太子妃和汉王妃不乐意跟她说。那行,赵王妃一个箭步上前,双手捉住朱有言的双肩道:“有言,事是关系你的事,大嫂二嫂不愿意说,不如你告诉我?”

???朱有言傻了眼,就连太子妃和汉王妃都愣住了,有这么问人的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