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二章、偶遇同胞(求银票(1 / 2)

加入书签

佛祖说了这块玉佩,可保我今生无虞,蓬奈温就将玉佩收了起来。后来他去总统府,与总统商议国事,遇上军队政变,包围了总统府。

蓬奈温与总统从后门逃出时,被人发现,开枪射击,总统遇害,他也身中数枪,却仍逃出总统府。

回到寺庙后,看到胸口部位,就中了五发子弹,却都没有射穿衣服,当蓬奈温从衣服口袋里,拿出玉佩时才恍然大悟,是佛祖赐给他的玉佩救了他的命。

从此蓬奈温将玉佩,供奉在了佛祖的头发处,只要离开寺庙,就将玉佩戴在身上。

大金寺的东南角,有一棵菩提古树,相传是从印度,释迦牟尼金刚宝座的圣树圃中,移植而来的。

在菩提古树的左边,还有一座清光绪年间,由华侨捐款建造的,名为“福惠宫”的华夏国庙宇。

韩新福收集完佛光,是两个多小时以后的晚上了,飘出大金寺,来到一个繁华的市场,叫昂山市场,是仰光市内最大的,旅游工艺品市场。

除供应仰光市民,日常用的各种百货外,还出售各种特色旅游纪念品、天然宝石、翡翠玉器、金银饰品、金线绣、木雕、漆器、皮具、藤器等传统工艺品。

韩新福出了空间,仔细领略着异国的风情,不停闪烁着的霓虹灯,点亮了整个市场。

这里很多商贩在地上,摆卖着纪念品,以及一些古玩钱币,加上小商贩掺杂着,中文的叫卖声,给韩新福的感觉,像是来到开元文化市场,的周末集市一般。

这里的摊位上,摆的大多都是人物,或者佛像雕刻,用料不外乎就是,象牙和木头,虽然雕工还算不错,只是韩新福不怎么看得上眼,

他自己雕刻出来的东西,比任何一个雕刻大师,的水平高出许多。

“这位兄弟来我这看看吧,都是正宗的象牙、竹子、老木根雕,如假包换。”

当韩新福走到一个摊位前时,那摊主纯正的普通话,将韩新福吸引住了,缅翠国有很多人,会说汉语不假,但是明显能听出语言中的生涩。

而这个看上去,三十多岁中年人,纯熟的普通话,显示出他的身份,绝对是华人无疑。

他的摊位上物品的品种,相对来说就比较丰富一点,除了那些木头,象牙骨头等物,雕刻的佛像之外,还有竹编手工的花瓶等物。

当然,只是装饰品,盛不得水的,制作的相当精美,另外还有藤制品、缀满亮片色彩艳丽的沙笼,极具缅翠国特色。

韩新福被那些沙笼给吸引住了,蹲下身子看了起来,随口向摊主问道:

“这位大哥,听你说话的口音,是华人吧?”

摊主回答道:

“是,从我爷爷那辈来到缅翠国的,都半个多世纪啦。”

“那个时候,你爷爷就来缅翠国做生意?”

“不是,我爷爷是当年的远征军打仗时,留在缅翠国的。”

韩新福闻言不禁肃然起敬,华夏国当时留在缅翠国生活的人,为数不少,而且都是军人。

当年在抗日战争时期,华夏国曾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总兵力达到十万人,因盟军指挥失策,协作不力,远征以失败告终。

在溃败中被俘虏、被饿死和被传染病,夺去生命死亡或者失踪的人数,达到了六七万人之多。

有很多幸存的华夏国士兵,就留在了缅翠国生活,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那段尘封的历史,才被重新揭露了出来。

当时还掀起一阵迎接,阵亡英雄们,魂归故里的活动,很多老兵们,也返回大陆寻根问祖。

而第二种留在缅翠国生活的人,却是解放战争时期,从云南等地溃败的,国军部队,进入到缅翠国。

当年,国军第八军在云南溃败后,军长李弥只身逃往台岛。所余部下居无定所,颠沛流离,整整半年的时间,才进入了缅翠国的领土。

在逃跑中,一个师的残余将领,将不愿意投降的八千名士兵,和家属带到了异国的土地上。

但是,缅翠国政府不想接纳他们,于是战争开始了,虽然国军将士,在内战中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但对付缅翠国政府军,还是绰绰有余的。

三下五除二,将缅翠国军打的落花流水,终于在金三角站稳了脚跟。

缅翠国军便和印度达成协议,决定由印度出兵,协助缅翠国军赶走国军残兵,这是一场恶战,国军残部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但也是惨胜,国军残兵以不足万余之力,硬是打败了印缅联军,彻底在中缅边界站住了脚。

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国军残部又开始和缅共作战。

由于失去了台岛的补给,伤亡惨重,人是越打越少,在滇、泰、缅边区,形成了大大小小几十个武装。

后来,由于连年的战乱,没有补给迫使国军将士,集体在金三角地区种植鸦片,形成了现在世界最大的武装,毒品生产加工基地:金三角!

留在缅翠国的华人,不外乎就是这两批人,不管是因为哪种原因留下来的,都是炎黄子孙。

同样都是为了生存在战斗,现在和台岛都快要三通了,韩新福自然不会在乎他们的身份。

那位摊主有些骄傲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