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吴三桂写给阿布王子的信(2 / 3)
?”
这些谋士一向奉承吴三桂,专拍马屁,异口同声说道:“大将军平定了西藏,先声夺人,廓尔额区区小国,哪有多少兵吗?当然是闻风远逃啦!大将军兵不血刃,占领关城,这叫做圣上洪福!旗开得胜!”
俗语说得好,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吴三桂听了幕僚的奉承,少不免快活了一阵。
不过他究竟是个精细的人,廓尔额兵无故放弃关城,必定远有智计跟在后头。
他命令先锋派出五百名敢死队,混进关城看一遍,再行定夺。
不到半天,这些敢死队爬到城上,远眺一阵,又再顺绳下来,说道:“关上没有半个敌兵,连鸡鸣犬吠声也没有,分明是守军和住民,走得一干二净!”
吴三桂方才命令大军进城,只是入城不久,便发见了两种奇怪现象。
第一种奇怪现象是大家自从进了铜鼓关之后,每个官兵的鼻孔里,嗅着一种说不出来的臭味。
这臭味荡漾空中,不知道从何而来,第二个奇怪现象是那些屋虽然空了,却摆了稻草人。
这些草人还穿着衣服,不知道敌人逃了,还放这些假人在房屋里,这是什么意思?
其实,明军进了铜鼓关后所嗅着的异味,就是石油的气味,不过那时候一般人对石油还没有印象,就算是中原一带人家,也多半用菜油生活点灯,石油有什么用处也不知道!
明军嗅得心头作闷,也不知道臭气由哪里传播出来的。
不久,吴三桂也进关城了,他一嗅着异样气味,立即叫道:“这一定是廓尔额人的诡计,不要逗留,快快撤退!”
哪知道吴三桂的命令一下,铜鼓关外立即呈现出一幅奇怪景象。
玛萨尔山山顶上面,突然出现点点火光,这时正是日色晌午时候,火天化日,敌人决没有点火的道理。
不久,这些火光越来越近,直到较近距离,清兵方才看得清楚,火光完全是由山上蜿蜒下来的,仿佛依循着一定路线,穿过山腰,直向铜鼓关下飞到!
吴三桂无意发觉关城下面,通到玛萨尔山那一方面,蜿蜒着很多麻绳。
这些麻绳是漆黑油腻的,好像被油泡浸过一般,不禁恍然大悟,叫道:“不好!廓尔额人要用火来攻我们,快点逃走!不然的话,恐怕要全军覆灭!”他这几句话十分惊人,明军秩序立马大乱!争先恐后的蜂拥下关,向着原路逃命!
可是这时候进了关城的明军,足有八九万人,铜鼓关通到山下,不过只有三五条羊肠小路,这八九万人马,要想一下子离开关城,如何能够?
刹那间前推后践,互相冲突,吴三桂想不到自己手下的兵卒,逃得这样狼狈,忽然想出一个主意来,他知道这些油浸的绳索全是火引,立即命令把它们割断。
可是那几十点火光的来势,十分神速,顷刻之间,已经循着油浸绳索,来到关城下面。
只听轰的一声,接近关隘两幢房屋,首先着火,刹那之间,呼呼熊熊焚烧起来,这一烧着并不打紧,立即成了燎原之势!
原来铜鼓关每一间房子,全都浇灌了石油,再经阳光暴晒了两三天,更加干燥。
哪怕点上星星之火,也要立即烧着,这两幢房子刚才着火,其余四面八方的房屋也紧接着冒出人烟。
原来那些油绳火引,燃烧十分迅速,顷刻之间,已经到达铜鼓关上。
明军虽然用刀斧所断了十几根,也是无济于事,须臾之间,便**烧起来。
关上的房子差不多在同一刹那的时候着火,铜鼓关变了火焰山,明军冒烟突火,烧得焦头烂额!
吴三桂骑着大宛良马,站在关前,看见火光冒起,他还要故持镇静,喝令大家要守秩序,不要自相践踏。
哪知道大火烧来,明军只顾逃命,哪里还管得什么秩序,遵守什么命令?
大队人马四处涌来,吴三桂拔出刀来,一连斫翻了几个人,也禁止不住,几乎连人带马被乱兵冲散。
好在金山双丑却在这个时候飞奔过来,呼延陀高声大叫:“大帅逃命!”
把吴三桂由马背上一把抓了下来,兜在背后,兄弟两人一前一后,展开轻功,在逃走人潮中跳高窜下。
双丑轻功惊人,不到片刻工夫,已经来到铜鼓关下,回望关顶,火势已经燎原,空中传来一阵阵石油的臭味。
已经入关的明军,一小半被火烧死,一大半却是自相践踏,滚落悬崖送了性命!
吴三桂大军刚才逃到关下,忽然一声呐喊,金鼓响处。
转出一彪马军,正是廓尔额的兵马,由阿布王于带领着,直向明军杀到。
吴三桂要想列阵抵敌,哪知道明军由铜鼓关的火窟里逃出来,已经心胆俱寒,哪里还有斗志。
廓尔额兵杀来,明军互相奔溃,任吴三桂怎样知兵,如何能战,也不能够挽回这兵败如山倒的局面,只好跟着大队逃走。
好在廓尔额兵并没有衔尾穷追,只是追出十里左右,抢夺了若干甲仗马匹,便自停了下来。福康安却是逃得狼狈,一直逃出五十里外,方才惊魂甫定,下令安营。
这一次铜鼓关之战,明军被大火烧死的,不过五六千人,可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