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有无生诸相(1 / 2)
游鱼远去,柳元正的思感蔓延在无垠的光海之中。
这是一条追溯的道路,伴随着他神魂部分的全部升华,伴随着可能恒久驻足悟道境界的仙缘,伴随着萦绕于念头间的诸般困惑。
白马非马,游鱼非鱼。
此刻的柳元正,不再只局限于聆听道音与洞彻古妖神文字上面。文字载道,这无垠光海便是万道本源的显化;自身化作游鱼远去,水光的波动便是道音本身。
驻足于这样的悟境,透过道音明悟古妖神文字已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已然是行路上的收获,却不再是此行的目的。
万道的显化为何是无垠光海?
此为大道本源还是大千之内的某种映照?
古往今来修士们梦寐以求的悟道之境到底是真实之有还是缥缈之无?
柳元正开始借着这些困惑,思考无垠光海显照背后更为深刻的本质,思考一切外相之中的本真,这些真正伫立在时光尽头的辛秘在柳元正的眼中远高于古妖神文字本身,天地开辟之初时大道本源的变化或许不会再复刻于人间,但是明悟了这种本质本身,或许便是柳元正叩住悟道之境门扉,长久驻足的钥匙所在。
这些辛秘,柳元正不止是依靠着游鱼远去的追溯探寻,更依靠着自身的雄浑道识加以佐证,以求辨明出一个粗略的方向来。
思感顺着无垠光海蔓延而去,延宕开来,恍若光海表面翻起的波澜,映照的斑斓磷光。
他想到了混沌与阴阳之间的道法之序。
更为准确的说,是有、无之印证,这是阴阳相生的终极内核,所谓天与地、清与浊、罡与煞之种种诸相,不过是天地开辟,万物演化之后,阴阳显照于尘世的表现。
而在时光的尽头,在天地开辟之初的莽荒,在混沌中蕴养出大千的瑰丽造化之中,阴与阳的本质,便是有与无。
有为阳,无为阴。
以现世的玄门道识来看,阴与阳、有与无乃相生相济之统合,乃缺一不可之大和谐,佐证以阴阳双鱼图,黑白均衡分明,相抱相生,彼此纠缠。
此二者缺一而不可。
正如“高”之意向,若无“矮”相称,则“高”失其含义,反之亦然。
以此道理,顺延入阴阳诸相之中,遂显颠扑不破。
如此团团圆融和气,断难再厘清阴与阳之间的先后、母子之关系。
但柳元正同样明白,这样的道识观念,自始至终的前提便是在现世的道法秩序之下,阴阳呈现如此,盖因天地之圆融,道法之和谐,已然抵至阴阳均衡,生生不息的鼎盛。
但是,阴阳的理念,早在世外仙道时,乃至于古玄门初年时,并非如此。
先贤已有所明证,古阴阳双鱼图,以阴为母,以阳为子,整图形状也绝非现世的浑圆太极,而是如葫芦一般,阳居于上,阴居于下,上小下大。
彼时修行阴阳道法的古之先贤,祭炼宝器也多用葫芦为材,又或熔炼宝材成葫芦状,盖追古阴阳双鱼图之神形,以契大道演化。
故遂古之初,阴为阳母,无在有前。
又阴阳演化,有无交织而成秩序,此即三才——无中之有乃为地;有中之无乃为天;有中之有乃为众生万象。
那么……此刻自己化身游鱼身处的无垠光海又印证在何处呢?
世人修道而梦寐以求悟道境界,如此想来,这无垠光海大抵仍在天地之内,那么或许这便是“有中之有”的根髓?是众生万象诸道的倒影?是遂古阴阳初相谐时的永恒烙印?
又或者,这不可言说之悟境,乃是三才之外的显照?乃是那玄虚之中的“无中之无”?
正当柳元正思量及此的时候,忽然,眼前的无垠光芒在一瞬息间黯淡下去,紧接着,灼灼明光自下一个瞬息,骤然绽放于柳元正的眼前!
不只是思感波动引起的变故,还是说在漫漫求索追溯的过程之中,柳元正已经深入了无垠光海的足够深处。
说不清,也道不明。
总而言之,那一刻,当无量明光扑面而来的瞬间,恍惚之中,柳元正像是回忆起了昔年赴瑶台丹宴时,幽魂入天门洞照的无量仙光!
分明不曾有丝毫的力量波及到柳元正的魂体,可是这一刻,面对灼灼明光,柳元正又像是被桎梏在了一元之中。
他蔓延开来的思感似是随之一同凝固,他的亿万念头在这一刻不知溃散了多少。
下一刻,明光将柳元正的神魂拥抱。
顷刻间,柳元正“热泪满眶”,他看到了世间一切言语都无法描摹的恢宏场景,看到了瑰丽的山河都显得苍白的波澜壮阔。
那耀眼的光芒似是从渺远的岁月尽头绽放,从横隔无尽天涯的另一个大千绽放。
光海之上,另一座光海盛开。
斑斓的光焰碰撞,在一息间交织,造化出超脱世人想象的玄奥。
明暗与清浊成为了光海的底色,太初的阴与阳之间,蕴养出了独一无二,空前绝后的群生画卷——
有灵鱼身蛇首而六足,其目如马耳,踏浪而行。
有灵状如龟而鸟首虺尾,怪水出焉。
有灵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伏玉而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