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2 / 3)

加入书签

,来日方长,董拙有信心逐步提升荀彧的忠诚度。

就算实在提升不了,不是还有龙气值吗?

为了这位王佐之才,花费几十万龙气值也是值得的。

荀彧托着官服印信走进朝臣行列,朝臣们很自觉将文臣首位让给他。

董拙看向依然跪在地上的杨彪,呵呵笑道:“杨太尉是想告老还乡?”

“是,老臣……臣想乞骸骨,告老还乡……”

杨彪此时面如死灰,放佛在瞬间苍老了几十岁,整个人都已经失去了精气神。

他败了。

败的很惨,一败涂地!

这一点,从荀彧走进大庆殿的那一刻,他就知道了。

他本以为依靠百官请辞,可以让董拙妥协,救出袁隗。

却没想到,董拙如此奸诈狡猾,竟能让荀彧出仕稳定人心。

他不知道荀彧为何会投靠董贼,想来必然是有他的理由。

但此时这些都不重要了。

因为他已经败了。

自古成王败寇,杨彪无话可说。

他对刘协用力拜了三拜,然后悲呼道:“陛下,老臣从此便不能在伺候您了。以后的日子里,您要照顾好自己,东汉的未来,还要靠您撑起来呀!”

“太尉……朕,舍不得你呀!”刘协两眼含泪,他知道如果杨彪走了,只怕他的处境会更加艰难。

虽然很多朝臣向着他,但这些朝臣手中没有兵权,如何对抗董卓?

以往朝臣们团结在杨彪和袁隗身边,形成合力,这才令董卓稍稍忌惮。

如今袁隗下狱,杨彪告老还乡,朝臣群龙无首,还有谁能照顾他?

想到自己未来处境,刘协真是泪如雨下。

杨彪有心上前再安慰刘协几句,但想想,说这些话又有何用?

这位稚嫩的皇帝,终究是要靠自己才能撑起这个国家。

只是不知命运还会不会给他成长的时间。

可惜,这一切都和他无关了。

杨彪摇摇头,步履瞒珊的向殿外走去。

但就在他即将走出殿门的时候,身后传来一个冰冷的声音:“杨太尉,你就准备这么走了么?”

“怎么,太师还有事吗?”杨彪停下脚步,转身说道。

董拙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淡淡说道:“这世上,风险和利益从来都是成正比的,没有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买卖。

杨太尉想赌一把赢个大的,那自然就要押上足够的筹码,这赌牌输了赖账可不是好习惯啊。”

“我已经告老还乡,退出朝堂,难道这代价还不够吗?”杨彪脸色一变,沉声说道。

董拙呵呵笑道:“当然不够,若是触怒本相的代价,只是告老还乡,那日后岂不是天天都有人蹦出来声讨本相了?”

法不责众,首恶必究!

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前半句告诉我们,一件事只要参与的人够多,那没理也能变成有理。

因为法律存在的意义,就是维护多数人的利益。

而后半句告诉我们,作为领导者,行事一定要慎重。

当你享受权利的时候,也要承担责任。

尤其是你带领大家做某些事,成功了未必是最大的获利者,但失败了肯定是最大的损失者。

董拙可以放过那些跟着杨彪跳出来,然后又退回去的朝臣,但他绝不会放过杨彪。

今天的事,必须有人承担责任,这个人非杨彪莫属!

“那不知太师意欲何为?”杨彪沉默片刻,问道。

董拙笑道:“也没想怎样,只是想给太尉看样东西。”

说完对外面喊道:“贾诩,将你带来的东西呈上来吧。”

“喏!”

殿外传来一个颇为和善的声音,一个身材微胖,好似村里富家翁的人走进殿来。

正是贾诩。

“臣贾诩,参见陛下,参见太师。”贾诩恭敬的跪地行礼道。

刘协此时已经被大庆殿中接连发生的变故,给弄得彻底六神无主了。

看着跪在地上的贾诩,竟是半响说不出话来。

董拙懒得理他,直接对贾诩说道:“起来吧!”

“谢太师。”贾诩起身道。

董卓道:“说说你都带来的是什么东西?”

“喏!属下带来了袁隗的口供。”贾诩将一张口供呈到董拙面前。

董拙接过口供,但并不观看,而是问道:“你直接说吧,这口供上都有些什么?”

“喏!这份口供上,袁隗对其联络太平道,阴谋行刺太师之事供认不讳。同时指认杨彪、郁礼、王勉等人,皆为其同党……”贾诩面无表情的陈述道。

杨彪只听了一半,已经脸色大变,怒斥道:“你胡说!袁隗怎会如此说,这肯定是你屈打成招,栽赃陷害!”

“这份口供上有袁隗签字画押的证据,袁隗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