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章:时过境迁(1 / 2)
马周的脚一越过门槛,李世民的脸就拉了下来。
“臣参见陛下。”
李世民不吱声,随手拿起一本书将脸挡住,马周就这么一直躬着腰。
过了大概两三刻钟,李世民将书一扔,冷声问道:“刘兰呢?”
马周顺势起身:“回陛下,刘兰乃朝廷通缉重犯,臣已令人将他拿回衙门,稍后送往长安。”
李世民脸上的冷意更甚,不过他却没有发作,依旧保持着冷静道:“你好大的威风,没有朕的允许,谁让你来都督府抓人的?你眼中还有没有君臣纲常,你眼中还有没有朕这个皇帝。”
“臣不敢。”
马周跪地俯首:“刘兰乃是重犯,臣恐他会对陛下不利,所以行事孟浪了些,请陛下责罚。”
李世民冷哼一声:“这些废话朕不想听,刘兰呢,把他赶紧给朕送回来。”
“陛下,刘兰应该是已经被押解往长安了。”
马周摆明了是在敷衍。
李世民不介意被人敷衍。
但敷衍归敷衍,还得你得走下心吧?
不走心的敷衍,那就有点目中无人了。
一股股煞气从皮肤冒出,李世民冷冰冰道:“他是朕的人,谁让你送去长安的?”
一旁的李格莫名感觉屋中冷了许多。
马周无惧道:“陛下,刘兰是朝廷通缉的重犯,陛下包庇他,就是践踏律法。”
“狂妄!”李世民彻底怒了,转身抽出墙角的剑,指向马周道:“马上把人给朕带回来。”
“陛下,法无外情,恕臣不能奉诏。”
“你真以为朕不敢杀你不成。”
说话间,锋利的剑刃已经抵在了脖子上。
李世民好像是要来真格的。
苏宁屏住了呼吸。
李格的额头沁出了细汗。
马周还是那副平静的样子。
仿佛脖子上的刀,是用纸做的一般。
马周低着头,不与李世民对视,轻声道:“臣身为安西布政使,自当要维护法治礼度,刘兰乃通缉之人,臣将他移送长安,乃是本责公道,陛下若觉得臣做的错了,臣甘愿受罚。”
此番话,令李世民眼中的怒火更甚。
你讲规矩讲法度,如此岂不是在暗戳戳指责他无法无天?
这一刻,李世民之前对马周的欣赏,全都转换成了厌恶。
泛着寒光的剑随着脉搏轻微颤动,李格感受到了李世民的杀意,急忙跪地道:“父皇息怒。”
“陛下息怒。”
苏宁也跟着跪下,门口的李叔伯不停地吞咽着口水,御林军统领汤亢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僵持片刻,李世民收回剑,一脚踹向马周的小腹。
“滚!”
马周忍痛站起:“陛下息怒,臣告退。”
经过刘兰这件事,李世民彻底认清了太上皇和皇帝的区别。
他很是恼怒。
当天,李承乾留在都督府的那些个东西,全都李世民砸了个稀巴烂。
马周回到衙门后,即刻差人将刘兰送到了长安。
李承乾没想到刘兰竟然会跑去灵州。
这让他很是恼怒。
他本想直接砍了此人,但最后出于照顾李世民面子的缘故,只将刘兰流放去了黔州。
刘兰被流放后没多久,刘玄意也回到了长安。
李承乾没有为难他。
经过这么一档子事,长安的勋贵老爷们也彻底明白了,现在的天下是李承乾的天下,李世民已经庇护不了他们了。
要想安安稳稳度日,那就得按照李承乾的游戏规则来。
剩下的这些勋贵们,开始主动补交起了税款,开始主动疏理起了自家买卖。
见他们开始老老实实做人做事了,李承乾也不再逼迫过紧。
反正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李渊和李世民留下的那些勋贵老臣,被他清洗掉了一大半,剩下的那一半人,身上都担负着各种要职。
这些人,李承乾没想动,他的注意力,紧接着又放在了朝廷和各地的整肃上。
长安各部司,如过筛子般一波接一波的筛查,都察院完了御史台来,御史台完了廉政司来。
在整肃的同时,李承乾也开始清退冗官冗职,开始大刀阔斧的精简组织架构。
警务部并入刑部,税部商部并入户部,农部并入民部,兜兜转转,原先的十几个衙门,最后又精简为了:户部,民部,工部,刑部,兵部,礼部,吏部等七部。
朝廷在精简,地方各部也在精简,从整肃吏治开始,到朝野内外制度的变动,一场改革就这么不知不觉间开始了,后世将此称为皇佑变革。
这场从皇佑元年末开始,一直持续到皇佑五年初的大范围变革,被视为大唐国运的转折点。
在此之前,大唐虽然看着蒸蒸日上,但却又像是一潭死水般,毫无生气,而在历经四年的改革后,这潭死水慢慢变成了活水。
日子虽不说比之前好出多少去,但百姓明显感觉到生活越来越自在轻松。
井然有序的社会环境加上宽松的氛围,令各行各业迸发出了勃勃向上的生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