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出家(1 / 2)

加入书签

太宗皇帝的杨氏,原先是太宗弟妻,在他杀了李元吉之后,纳为妃。

高宗的武后,人尽皆知,是高宗自己的庶母。

既然两位先祖都可以如此做,那多一个李隆基,欲纳儿媳为妃,又有何不可的呢?

大唐胡风盛行,虽然三纲五常仍旧是大多数人信奉的规矩,可是人伦大防比起以往的朝代来,那真是松弛了很多,没了那么多道德藩篱和伦理禁忌。

不管是太宗纳弟妻杨氏为妃,还是高宗立庶母武氏为后,均同如今的风气有关,在他们看来,委实没有大惊小怪的。

况且,李家本就有鲜卑人的血统在,如今的问题,便是如何降低影响,更加名正言顺罢了!

可是此事,先人早就有例可循。

高力士又道:“窦太后的忌辰,就要到了!”

窦太后,是皇帝的生母。

武氏在成为高宗的妃子前,便是去了感业寺出家,如今这办法仍旧可用,借着窦太后忌辰的缘故,便可让杨家玉奴“自愿出家”,为窦太后追福。

皇帝点了头,觉得这个办法甚好,当即便下了一道诏书,命人送去了寿王府中。

从始至终,没人会想过玉奴她,愿不愿意。

便是同让玉奴嫁给寿王时一样,做王妃,怎么会不愿呢?

如今也是,入宫做皇帝的妃子,怎么会不愿呢?

“寿王妃杨氏,素以端懿,作嫔藩国,虽居荣贵,每在精修。属太后忌辰,永怀追福,以兹求度,雅志难违。用敦宏道之风,特遂由衷之请,宜度为女道士。”

诏书进了寿王府,随之一起的,还有一套道士服。

玉奴不知为何突然会有这道旨意,可是心中想着,若是为太后追福,离开这寿王府,从此常伴青灯,也是无碍。

玉奴一脸轻松得接了诏书,穿上道袍,戴上黄冠,准备随传旨宫人离开寿王府。

寿王李清不敢违抗,同时心中也是疑惑。

“敢问内侍,王妃她,何时能回府?”李清起身,朝着内侍问道。

内侍自然不知晓其中缘由,也不知寿王妃要去多久,只好歉意得摇了摇头。

“为何阿爷没同本王说过?”李清喃喃,又问道:“除了我家王妃,还有谁要去为窦太后追福的?”

内侍弯腰恭敬道:“陛下只点了寿王妃一人!”

李清心中更是惊讶,如何会就点了玉奴一人?

阿爷这是何意?

直到玉奴跟着内侍离开寿王府,李清仍旧心神不定得矗立在院中。

传旨之事,自然瞒不过十王宅众人,李亨在晚些时候也听闻了此事。

此时,他正在用膳,府中仆从絮絮叨叨得站在一旁,将这事一点一点说了。

李亨本想着窦太后忌辰,是要选人去追福的,可是再听下去,却又觉得不对,阿爷再如何偏爱李清,怎么也不会就点一个王妃去呀!

“是去哪家道观为太后追福?”李亨淡淡开口道。

仆从想了想,而后说道:“是陛下在大明宫建的那个,太真观!”

“啪嗒”一声,李亨的筷子从手中掉落,他突然想起李嗣谦同自己说过的一件事,阿爷曾经赏赐给寿王妃一支青鸾步摇。

彼时,李嗣谦还十分气愤,觉得阿爷是想将太子之位给李清,如此,玉奴便是太子妃,今后自然就皇后了。

可他现在想来,事情却不是如此,难道阿爷在那会儿,就已经动了这个心思?

青鸾步摇,不是赐给寿王妃,仅仅是赐给杨氏。

阿爷他。。。

李亨脸上青白交加,扔下碗筷就让人收拾了下去。

如今,阿爷还算要掩人耳目,可是纸包不住火,总有天下皆知的那一日,世川若是知晓了这件事,又会如何想?

李亨为皇帝的所为羞愧气愤,同时也担心王世川知晓此事而担心。

★★★

西部的战事已是结束。

苏禄身死,都摩支和莫贺达干奉骨啜为吐火仙可汗,尔微特勤逃到恒罗斯,自立为汗。

由此,突骑施分裂,大唐的边境也终于和大食接壤。

吐蕃占了小勃律国,派驻十万大军驻守,小勃律同大勃律一样,成为了吐蕃的属国。

若是这么看,吐蕃倒是成为了这次战役最大的得利者。

盖嘉运将战报写了一道奏折递上了长安,除了禀报了所有战事经过,毫不意外的,再次弹劾了王世川一把。

说王世川违抗军令,擅自出兵援助大食,险些全军覆没,折损大唐将士。

王世川这次有了经验,能起身之后的当日,就在吐蕃军营中同样写了一道奏折,命人快马加鞭得送去长安,虽然比盖嘉运会晚上个一两日,可有时候啊,太快也不一定是好事。

当皇帝被盖嘉运折子中所奏,兀自对王世川的随心所欲生气之际,王世川的辩白折子也到了。

奏折上,王世川再次请罪,随后,说自己也是不得已才出发援助大食。

其一,便是不知盖将军安排,虽派人问询过多次,但盖将军许是公务繁忙,愣是没回复自己需不需要援助之事,他没说,自己也便默认了呀!

其二,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