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326节(2 / 3)

加入书签

,对方极为痛快,立刻表示可以接手。

现在海城人民对于国库券的热情可高了,别看股票卖不出去,大家却都愿意购买国库券,等到期还本付息。

大买卖上门,证券公司的负责人谢总亲自过来迎接。双方寒暄一通,就等着业务员们清点国库去。面值4,500万的国库券啊,人家把所有人都调动起来了,就为了完成这一大单。

谢总半开玩笑半认真道:“下次就不用麻烦你们跑来跑去了,我们直接上你们江州把国库券运来就行。我们和工商银行有合作,不担心安全。”

邮局的保卫处长立刻急了:“那可不行,我们送过来就好。”

当着他的面想抢他的业务,没门!

周秋萍也笑:“不用麻烦你们了,谢总。我们和邮局也是合作惯了的,挺方便的。下次有国库券,我们还往你们公司送。”

谢总笑呵呵的,不再扒拉。他为什么主动提出可以自己去江州,不就是害怕大客户找其他证券公司吗?海城又不止他们一家公司,靠着倒卖国库券,谁家不是财大气粗呢?

等待清点的时间颇为漫长,卢振军表示出去抽根烟。

等出了办公室,他看到外面的电话亭,就直接过去打电话。

隔着电话线,他语气相当不客气:“很好,首长,这不给我钱也就算了,好不容易有个挣钱的机会也给我直接搅黄了。实在太好了,本来人家卖我们面子,找我们帮忙押送。就从江州到海城这点距离,出了整整100万啊。我们这边好了,连辆车都派不出来,真厉害。想拿捏谁呢?以为没部队,人家就过不下去了?银行抢着上门帮忙。就我们有枪,经警没枪?银行的保卫处就收3万,价格还可以再谈。这事以后不要再想了,价钱贵还拿乔,人家掏钱看狗脸!”

电话那头的吴将军也发了大火,他没想到这些人无法无天到这份上了。到这种时候,居然还敢偷偷使绊子。

看样子,是处理的人还不够。

卢振军挂了电话,调整好脸色才往外走。他就告状了,他不屑于告状不代表他不会告状。他不指望这帮蠢货能给他提供任何帮助,但他也不能让他们扯自己的后腿。

如果连这点保障都没有,他还做个屁事。

周秋萍站在玻璃窗后面跟人说笑,也收回了落在卢振军脸上的目光。

其实在江州时,她可以等待卢老师给军区挂电话,然后再等军车过来押送国库券。

但邮局局长主动请缨之后,她却没有拒绝。因为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

卢振军不是当年的卢部长,她也不是当初的周秋萍。他们都需要适应自己的新身份,尤其是在合伙做生意的过程中。

她,已经不是他的下属。没他这个合作伙伴,她完全有能力寻找下一个。

第281章 找人承包电视台

解决了大问题, 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

吴康比周秋萍早一天到海城,已经过了一遍开业流程。

有侯晓斌在中间当中人,整个招聘过程尤为顺畅。

海城经济发达, 在这边当兵退伍之后, 愿意留下来的人多,尤其是农村兵。因为这个时代退伍转业既没多少安置费, 也没啥好工作让你挑。大部分人回乡就是务农或者出去打工。

与其这样, 何必来回折腾呢?不如留在海城的卡拉OK房里,还能多挣些钱。将来好回去盖房子讨媳妇。

退伍兵加上随军的家属,凑足了开业需要的人手。

周秋萍如法炮制,靠着卢振军的关系,迅速办下了营业执照,愣是只在海城住了一晚, 第二天开业剪彩完毕, 就直接上火车。

这速度, 简直就是百米冲刺。

大约是感觉自己派上了用场,上了火车的卢振军心情尚可, 还有心思和周秋萍讨论:“你真打算盖宿舍呀?”

周秋萍点头:“是啊, 有个宿舍, 大家上下班也方便些。我们既然是集体企业,当然吃住都在集体。”

张国富也过了情绪低迷期,津津有味地加入讨论:“你打算怎么盖, 盖几层楼?”

从成本上来说,虽然现在地价不算贵, 但市中心的地不好拿, 当然是楼层盖的越高越划算。当然, 相对应的, 技术难度要求也更高,建筑成本更大。

周秋萍立刻强调:“不能跟现在单位的自建房似的,质量实在太次了。怎么敢让职工进去住呀。”

这不是她张口就来随便诬陷,而是她上辈子经历过件事儿,让她事后做了好长时间噩梦。

当时她租的房子就是某个单位80年代的自建房。上面来规划,房子拆迁了,拆迁队的人手不足,请她帮忙烧了几顿饭。

本来以为起码要忙几天的,结果施工人员绑了两根木头棒子卡在二楼窗户的窟窿里,然后连着外面的工程车,车子一动,绳子一拉,墙就跟积木似的直接倒了。三楼四楼瞬间坍塌。

别说是他们这些刚从楼里搬出来的住户,就是施工队的人都惊呆了。哎呀,这是什么房子呀?豆腐渣也不过如此吧。

也就是那一趟,她听老搞拆迁的人议论才知道,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横贯整个80年代,各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