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118节(2 / 3)

加入书签

面对经验丰富是基建老兵,周秋萍也不犯怵。反正她是甲方爸爸,她就是啥也不懂,照样可以腰杆挺得笔直,直接提要求。

张国富听了半天虚话都没接腔,等到周秋萍说的口干舌燥时,他才冒出一句:“要不,我们去外文书店看看?”

周秋萍乐了:“张队长果然见多识广,我还是问了人才知道外文书店有外国的磁带卖。”

它也是整个省城唯一能够买到外国音像制品的地方。时有时无,能不能碰到全靠你运气。

这时代几乎没有盗版磁带的概念,就是音乐发烧友弄的翻录磁带也基本上处于私底下互相交换有无的状态,生意市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处于完全空白。

在这种背景下,张国富一个基建老兵居然知道外文书店能买到外国磁带。他这憨厚朴实的外表下,隐藏着文艺的心啊。

张国富不好意识地摆摆手:“我去找书的,国内的资料太少,图书馆的那些又太旧。外文书店有时候会进一些建筑学方面的书,很不错。”

说话时,他眼睛都是亮的。

周秋萍哈哈大笑:“那你张队长你可得好好加油,别看现在国家压缩基建,过不了几年,基建肯定得起来。”

张国富深以为然:“投资基建是创造工作岗位,拉动内需的最快最有效的手段。”

周秋萍竖起大拇指:“高见。”

两人去外文书店也没派车,自己直接坐公交车过去。

省城的外文书店颇为宽敞明亮,墙壁相当先进地选择了玻璃墙,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自然光,这样里面的照明就能省却不少电费。

张国富一边看一边跟周秋萍说明对方设计的精妙之处。

周秋萍乐了:“但也有个问题,玻璃墙的保温效果差,冬冷夏热,冷气暖气跟不上的话,很遭罪。咱们这里春天和秋天都是摆设,只有冬天和夏天。”

张国富一愣,也跟着笑了:“还真是。”

不过大片玻璃的设计还是被划入了装修重点。因为方便展示商品,让人一眼就看到里面卖什么。宣传单海报什么的也有地方可以贴。

两人跑完外文书店,又去其他卖磁带的地方转悠了两圈,最后定下初稿。

店铺墙壁粉刷冷色调,海水蓝,装磁带的架子用原木,减少装饰。灯光除了日光灯光外,还要加暖黄的小灯管,把调调给烘托出来。

张国富感觉找到了知己。现在人都爱闹,压抑了多少年的感情突然间释放出来,必须得用大片的大红大绿来宣泄,就像街上流行的红裙子。

这种看着有点冷的风格,却让他感觉舒坦,就像他小时候流行的苏联老歌。外面冰天雪地,屋子里起了炉火,又温暖又安静。

周秋萍叫他的描述逗笑了:“行,那就这么来。对了,有空调吗?我打算过了元旦就开张,到时候冷的连笔都抓不住,有了空调才能留住人。”

现在距离空调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还要十多年时间,街上商店里根本就没空调卖。就连卢振军他们这种级别待的将军楼也同样没空调。

她开口提这事也就是张张嘴,要真没有,那也没办法,最多先买暖气片顶上。夏天再说夏天的事,实在热的吃不消时从冷饮厂拖冰块来应付也成。

张国富露出了踌躇满志的笑:“别的地方未必能找到,咱们肯定有。”

因为兵工厂转民用,正在生产各种家用电器啊。

第120章 要学会花钱

周秋萍手上一有事做, 就忙到飞起。

等待店铺装修的日子,她自己负责紧盯打口磁带的进度。

就跟余成说的那样,家属区的嫂子们虽然未必认识自己手上的磁带到底出自哪位歌星, 但她们修理磁带的能力真是杠杠的, 绝对没话说。

不管是能拧下螺丝的加拿大磁带,还是得用镊子从磁带底下空口挑出黑磁带的美国货, 只要从他们手上出来的, 那就能修补的跟原盘大差不差了。

有了她们分担工作量,只负责给磁带分门别类的王老师等人速度也跟着飞起。

周秋萍估计等到元旦时,所有需要上架的磁带都能到位。

她心下稍稍安定,也有心思关心阿妈的拖拉机事业了。

“你上次说买,到底买了没有?厂里那边李工打过招呼了。”

周高氏倒不得劲了:“这会儿买拖拉机干啥?大冷的天,又不犁地, 车子买回来也是白放着。还不如等开过春再说。”

她现在最愁的是菜籽饼生意。

因为地理条件, 宁安县乃至整个江省, 日常吃的食用油基本上都是菜籽油。这年前还能靠花生饼和豆饼撑着,过完年要咋整。

后面再有人发疯, 干脆连其他油泥也不让他们拖了要怎么办?

“嗐, 没有王屠户, 你还非得吃带毛猪吗?咱都进省城了,实在不行咱们换家榨油厂得了。”

周高氏还是担忧:“连个熟人都没有,人家能卖给我们?”

周秋萍哭笑不得:“人哪有生来就熟的?关系不都是慢慢顺出来的嚒。谁会跟钱过不去?菜籽饼对榨油厂来说是生产垃圾, 除非他们自己办养殖场,不然没人拖走处理的话, 反而占他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