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锦州被围,驸马又败家(1 / 2)

加入书签

崇祯最近过得比前几年舒心的多,后宫都有心情多去几次,连带着各宫的妃嫔们也都滋润了些,人人都有些心花怒放。这多亏徐明辉想尽办法给他赚钱,又没有李自成的四处点火,现如今大明虽然还有如张献忠之流的民乱未平,干旱也是年年发生,但是比起去年急转直下的形势,慢慢的缓过劲来了,只要关外鞑子不再入关抢掠,那这天下就有中兴的希望。

手里有了钱,崇祯心里也有了底气,这几次抄家所得和内务府每月赚的银子,足够把九边所欠军饷补发三成,又有了煤炭商会的四成股份,其余的欠饷在几个月内有望全部补齐,户部也不用着急上火,整天在他面前哭穷要钱。新组建的亲军猛虎营,训练了几个月,现如今在河南剿匪很是得力,军饷自然得优先按月发放。

下了朝之后,崇祯先去了承乾宫,看望他最宠爱的田贵妃,可是田贵妃因所生四子除永王慈炤外,相继夭折,终日以泪洗面,崇祯也是多有劝慰,始终没能解开心结。于是又转道翊坤宫袁贵妃处,袁贵妃为人向来温恭谦让,和后妃之间关系很是融洽,女儿昭仁公主才二岁,正是满地乱爬牙牙学语的时候,崇祯抱着小女儿和袁贵妃说着家常话,享受难得的天伦之乐。

刚要准备吃晚饭,就被匆匆进来的内侍打断了这美好时光,“皇爷,辽东有紧急军情奏报。”

崇祯急忙站了起来,“爱妃,朕不能陪你们吃了,马上回养心殿。”

到了养心殿,八百里加急的信使已经等在那里,“皇上,锦州十万火急,满清在锦州城外建起坚固营垒,深挖工事,又扎起栅木,已将锦州团团围住,敌人有进一步破坏城墙的意图,祖将军只能殊死抵抗,请皇上急发大军救援。”

崇祯听了后急得团团转,锦州一旦失守,松山、杏山也将不保,宁锦几十年修的百里防线将土崩瓦解,而没有宁锦防线,大明只能收缩到山海关以内,关外将全部落入满清之手,可以想得到,满清将放心大胆地绕过山海关,从北方防线全力进攻大明,再无后顾之忧。

“去年只是在外围抢掠,怎么突然就围城了,一点情报都没有,锦衣卫是干什么吃的,传锦衣卫指挥、同知。”崇祯停下脚步,“传内阁、兵部即刻来见朕。”

徐明辉到的时候,其他人已经先到了,崇祯正在发火,对着指挥使骆养性一顿臭骂,“朕要你这个指挥使有何用,锦衣卫是朕的眼睛,朕的耳朵,如今你却让朕眼瞎耳聋。”骆养性被骂的两股战战,跪在地上满头大汗。

徐明辉早就知道今年就是大明与满清决战之年,历史上今年大明九边精锐十三万人,包括关宁铁骑,在这一战中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吴三桂领三万人逃回山海关,而且洪承畴、祖大寿等大将投降满清,可以说这次锦州之战后,宁锦防线告破,大明再无精锐之兵可以抗衡满清。

徐明辉也做了一些准备,查了有关的历史资料,包括训练猛虎营,帮崇祯筹划赚银子做军饷,就是为了八月份决战做准备,现在看来大战的序幕已经拉开。

和历史上的走向一样,崇祯和内阁及兵部最后商定,立即派遣洪承畴为统帅,调总兵王朴、杨国柱、吴三桂、马科,总兵力十三万人,已经是把九边精锐全部压上,全力以赴打破锦州之围。

徐明辉仔细回忆了一下,确定没有记错,“禀皇上,锦衣卫查到一些情况,只是还未拿到证据,所以还未上奏,锦州东门守将吴巴什有叛变投敌嫌疑,若此人投敌,锦州外城不保,松山副将夏承德也有投敌嫌疑,如今事态紧急,请皇上圣裁。”

兵部尚书陈新甲立即说道:“皇上,此危亡之际,不可犹豫,宁杀错不放过,可先撤职查办。”

崇祯也吓了一跳,大战将起,如果有人背后捅刀子,那将是致命的,“准奏,锦衣卫六百里加急,即刻去办。”

骆养性偷偷看了一眼崇祯,见他脸色好看了一点,心里松了口气,自己这个指挥使越来越不好当,局势越发艰难,皇上的心情也越发暴躁,不知道驸马是怎么得到的消息,不过如今哪里管得了那么多,只求自己能平安退下来。

徐明辉分析了一下当前的局势,除掉这些卖国投敌的奸贼,并不能扭转整个大局,最终还得靠实力,洪承畴之所以会败,不是他能力不行,除了皇太极确实很有谋略之外,被这些投敌卖国者出卖是一个方面,另外手下的这些总兵,只能打顺风仗,遇到强敌就贪生怕死只顾逃跑,还有就是李自成的农民军,这个时候在河南攻城略地,兵部尚书催他速战速决,当然现在李自成已死,这个问题已经不存在了。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补给问题,满清在松山和杏山之间挖了三道壕沟,把明军彻底包围在松山,无法突破壕沟的包围,得不到支援和补给,最终导致兵败投降。

理清思路之后,徐明辉说道:“皇上,除了叛逆之后,还应该及早部署大军的补给,陆路补给路程远损耗大,臣建议由海路补给,可直达笔架山,请皇上下旨,派重兵把守笔架山粮草基地,以防满清偷袭。另外,如果满清在松山、杏山之间挖出壕沟,将会阻断锦州、松山的补给和联系,我军当不惜代价阻止满清的图谋。”

崇祯感到很惊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