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静动(2 / 4)
轩回到第三炮灰大队,继续当大队长。转过天的下午,尤勇来到了第一炮灰大队位于杏村的大队部。
补充第一炮灰大队的是第四炮灰大队全体。尤勇亲自带人上来的。第四炮灰大队在之前的战斗中,虽然打得很激烈,但因为第一炮灰大队发挥了很好的牵制和消耗作用,所以他们的损失是四个大队中最小的,一千余人的队伍,老本还有七百多人。一方面是补充及时,但这也和他们本身强悍战斗力有关系。
尤勇向指挥部提出建议,让第四炮灰大队补充第一炮灰大队,第四炮灰大队留下一批骨干,然后重组。这样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保持第一炮灰大队的战斗力。所有指挥官都知道,就目前状况而言,第一炮灰大队的防区是重点,而第一炮灰大队是最适合在这一区域作战的单位。不仅仅是伤亡和战果问题,最主要的是防御效果。只有第一炮灰大队能达到最佳的战斗效果。所以,最后指挥部批准了尤勇的建议,而原来的计划是从8022团的南中营调一个连,从杜晋禧营调一个连,然后再补充一些民兵,作为第一炮灰大队的兵员补充。现在的办法明显要强于原来的方案,因为第一炮灰大队的战斗力更多的体现在灵活和韧性,而不是纯粹的火力输出。
“山伢子,我留下41个,剩下都给你,你得换给我点人啊。要不然我就成光杆司令了。”尤勇搂着罗力的肩膀,冲着郝博雅嘿嘿笑着。罗力当然知道九哥说换人是假的,他需要骨干搭架子,否则战斗力恢复得慢。更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想给第一炮灰大队留点种子。
“九哥,给你23个,都能当队长用。”
“哈哈,行,你的人现在随便拉出一个当队长都没问题。心疼啊,我看着都心疼啊。可你还是要顶着,必须顶着。”
“鸭脖,给九哥挑23个炮灰出来。”罗力是按照第四炮灰大队一千人的编制,20个小队长,3个中队长给的人数。
“行,过来全当队副,鸭脖子,你把职位都编好了,全部都是副职。不委屈这帮孙子吧。”尤勇一听人数,就知道罗力明白自己的意思了。第一炮灰大队就算打光了,有这23个队长,马上就能拉出队伍来。“有敢报屈的,那还不好办。”罗力笑着说,然后三人一起说道:“吊起来,打一顿。”连周围的几个人听了,都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郝博雅心里盘算了一下,加上先前漂出去的七个人,现在第一炮灰大队出去三十个人。心都在流血啊,尤其是死了太多的外地孙子,其中有不少是他和罗力看重的好苗子。想想当初俩人跟傻子一样的计算着,这帮外地孙子会有一大半都被瓜分掉,剩下的会成为第一炮灰大队的骨干。可真往外送人的时候,那是真舍不得。收起思绪,郝博雅在纸上写了23个名字,14个外地孙子,9个本地孙子。不用看花名册,都印在脑子里了。名单交给罗力,罗力看了看,又改了几个人,变成16个外地孙子,7个本地孙子。然后签字,交给郝博雅,郝博雅拿着名单去找人了。他必须亲自去跟这些人谈谈,要不然,肯定撂蹶子。
罗力和郝博雅万万没想到,第一炮灰大队扩编了,现在不叫第一炮灰大队了,名字是第一民兵团。因为仅仅在原来的长丙村、棚百户村、小丙村废墟附近建起来的三个堡垒就能装一千五百人,再加上周围游击的部队,第一民兵团整整三千余人。
现在,问题来了,各级指挥员该怎么安排。原本觉得自己手下都已经成长起来了,再当大头兵就显得太浪费了。现在倒好,队伍规模扩大了两倍,尤勇要走了二十三个,王景轩带走了十二个,队伍的架构需要好好调配一下。罗力开始想得很简单,自己兼任第一炮灰大队的大队长,郝博雅作为副团长,兼任第二大队的大队长。结果遭到了郝博雅的白眼,“咱俩想研究点事情是不是还要来回跑啊?还是说你觉得我已经是多余的了?”这怨妇般的表现,让罗力哑口无言。
现在,桌边除了罗力和郝博雅,还有周正安、刘凯旋、王俊卿、司鹏羽。司鹏羽属于列席会议,其他三人是罗力和郝博雅商量的第二大队大队长的人选。周正安,有头脑,敢打,一直是第三中队的中队长,很有威信。他也是罗力最看好的人选,因为他是本地人,容易得到尤勇手下人的认可。刘凯旋,已经逐渐表现出了他的全面性,这也是罗力非常喜欢的一个人,是罗力左膀右臂的人物。如果是刘凯旋去担任第二大队大队长,罗力也相信他的能力足以让他顺利领导这帮人。王俊卿,考虑事情全面,观察能力强,难得的是非常稳重,非常果断,如同天生的指挥官一样。这是让罗力最放心的一个人,如果让他带第二大队,开局可能会有点困难,但是只要打仗,他很快就能建立威信。
罗力把情况简单介绍了一下,然后说明了第二大队的防守任务和作战方式,接下来,他要求三个人说自己的看法。然后从三个人中挑选出来最终的人选。罗力首先就看向了刘凯旋,他希望这小子先说,来个好一些的开局。刘凯旋笑了笑,现在有一种被当成大牲口的感觉,不过他很喜欢这种相互信任的感觉,这个笨拙,厚实的长官,总是能给人以安全感。
“我对这个位置不是特别感兴趣,主要原因是这种作战方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