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临时约法(1 / 2)

加入书签

“我们现在正在举行御前会议,所以一定要坦诚相待。

一、皇上觉得经过前几起事件,京城、通州、张家湾等地百姓已很难保证不被复仇。

相信诸公对此亦有深刻的理解。”

杨丰立于文武两行桌之间,说。

阁老淡然一笑。

“因此,这三个地方将不再交由朝廷统治,而由皇上直接管辖。但皇上日理万机。又不能亲政。因此,这三个地区的百姓按户籍的不同,各自选举出一名成员。即皇上指派的。如农民成员、商民成员等。联合起来成立公社。管理当地。

但京城由于规模过大,所以各坊单独自治。

且陛下委任一首相,此首相已为鄙人所兼,首相对于各公社的事务拥有最后决定权。所以我建议:我应该在您的直接领导之下,把这个事情办好。””

杨丰表示。

“是谁拿出银子把它们养起来的?”

赵阁老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最为核心的问题。

朝廷当然不能再去管那些地方,其实后来就没文官敢去管。

““这各位放心吧,不要求朝廷花钱了,因为自治了,自然就自己拿出银子来了,一样这几个地方赋税就不再交给朝廷了。

杨丰表示。

阁老微微点头,说是能够接受。

不需要朝廷花钱就可以了,况且这一格局也没啥了不起,其实此时南方早就有人这样做了,皇权不下郡县,只是有些因工商业兴盛而较大的乡镇,由于行政方面不设朝廷官衙而由地方士绅凑集议理地方。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所谓的“乡政村治”,而这个时候官员们的工作重心自然就转移到基层去了。当然这只是一种表象而已。最具代表性的是广州佛山,由于冶铁业的发展,当地之盛都在普通县城内,而在行政上只是一个属于五斗口巡检司管辖的小乡镇。

最后所有的事情都由地方士绅召开会议来处理。

官府不管理。

毕竟,它们只需要纳税,而不是违法。

明代晚期南方工商业兴盛,许多地方出现了这种市镇,愈是天高皇帝远,这种市镇愈是常见。

不过天子脚下,还有点夸张。

但既然管不着,那只能收下这一条。

”二、考虑到此前查出勋贵之家有相当数量的隐田,再加上陛下已下诏裁撤京畿全部皇庄,因此要由鄙人掌管,全面清查顺天府范围内全部田产、人口,重编鱼鳞册(含各地卫所)。

三、对于现在常见的、士绅之家假借义男义女之名征收事实上奴婢之事,同为自己负责彻查而不更改其地位,然自为义男义女则须析家产而定,只需长大成人、须分家、还须瓜分田产、且须全部纳税、否则按逾制办理。第四,在解决上述矛盾时,我认为主要是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制度来规范士绅家庭和宗族组织的行为。首先,制定一部专门的《律令》对士绅之财产实行严格保护。”

杨丰表示。

阁老个个愁眉不展。

这是捅马蜂窝的行为,但是关键不在于捅马蜂窝行为,而在于顺天府一结束这种清查行为,那么下一步必然是往外排。

这样不好。

顺天府这类问题并不最严重,最严重的还是江南童仆成千上万的大地主们。

根据这一办法,她们大家不得不将这些以义男之名收来的农奴当作自己的真子来拆散家产,亦即给这些农奴分配田产。

我发疯了。

真会发疯。

地主老爷,农奴要发疯。

““那个老朽,只能祝愿大帅顺风顺水。

叶梦熊笑眯眯地说。

首先,就让这些顺天府士绅疯狂地向杨丰展示一下吧。。。。

他也没想到杨丰是有意等待顺天府士绅发疯,那是给顺天府士绅的宣战书啊,否则还是不要那么明目张胆!

“四、复辟太祖旧制废除了本来功名、品级等免税。太祖旧制只对士子、官吏减免徭役有一定道理。毕竟那时徭役都为实役,而这些百姓确实不能役使。然而正德时减免田赋、嘉靖时减免丁银等都与祖制相悖,尽管在当时也许只是权宜之计。不过由于祖制还必须按祖制办事,所以这些都要复征。士绅一体纳粮”。

杨丰表示。

“这,老朽不敢答应。”

张位表示。

“阁老为自家的田产是否纳税而烦恼?”

杨丰表示。

张阁老人淡淡一笑,再也没有开口。

他们的抵制之所以这么敷衍了事,倒使杨丰有几分吃惊,但想起来并无异样,人们原本只是暂时虚与委蛇,那只是暂时约法,或许来年还会接着打下去,至于自己的那些改革完全不必计较,事过境迁难免要被推翻地计较一根毛呀,张阁老不过是为了表明态度罢了,以证明衮衮诸公并没和自己同流合污。

“五、复太祖开中旧制。户部不发引。盐引均需粮至九边诸总兵府兑换。但要设过渡期。5年内仍由盐商输边。于边镇总兵用银兑换盐引。但许兼用粮兑换。兑换盐引之粮与银兑换军饷。”

杨丰表示。

总兵顿时精神抖擞。

它的含义是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